前言
所谓的“英雄事迹”,竟是一场自导自演的大骗局,为了自己的英雄梦,残忍杀害同伴。
用别人的性命成为了自己实现梦想的垫脚石,就是这样一位假英雄,塑造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蓄意谋杀案。
但是谎言终有揭穿的一天,终于在18年后水落石出,“假英雄”刘学保被判处无期徒刑。
“英雄人物”的蓄意谋划
1967年的一个晚上,一场精心策划的英雄成名事件,在甘肃省永登县连城乡池木哈村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轰隆、嘭”,巨大的爆炸声,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显得如此的突兀,巨大的爆炸声吸引了大桥留守处工作人员的注意,当他赶往现场发现,这起爆炸发生在大通河两孔水泥大桥上。
在他前往大桥查看情况时,他看到了大桥上有一个受伤的人,跌跌撞撞向他走来,这个人就是连城林场“支左”解放军某部副班长刘学保,他看起来受了很重的伤,左手鲜血淋淋,留守人员想要立刻去搀扶刘学保。
可是刘学保满脸焦急的大喊:“不用管我,快!快去抓反革命分子,快!他要炸桥”,大桥留守人员立马听从刘学保的指挥,赶忙去抓捕刘学保嘴中的“反革命分子”,并在追捕过程中检查是否还有遗留炸药。
经过追查,大桥留守人员在桥东公路上发现了可疑人物李世白,李世白已经昏迷过去了,头部受伤严重,整个头部血肉模糊的,受伤十分严重。
在抓到可疑人物李世白之后,工作人员迅速将两人送往医院治疗,刘学保经过切腕手术保住了性命,可是李世白却因为头部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身亡。
这个所谓的“反革命分子”身亡,刘学保仿佛是没有了后顾之忧,他开始讲述这件事情经过,在两人的相处过程中,刘学保发现李世明极其不对劲,于是一直在默默关注着李世白。
终于在有一天晚上本该是休息的时间,他发现李世白背着大包鬼鬼祟祟地往外走去,这直接引起了刘学保的警惕,为了不引起怀疑,于是他偷偷地跟踪上去。
在走到事发地时,他发现李世白想要炸桥,于是他急忙冲上去将炸药包抢夺下来,他先是拿起石头给了李世白一下,接下来便是将炸药包熄灭,可是还是爆炸了。
在刘学保的讲述中,他是一个为了舍生取义的大英雄,而李世白是一个“反革命分子”,在他的讲述下,再加上人证物证,很快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假君子”便成为了人人称赞的大英雄。
但是案发之后,永登县公安局实地考察过,没有听信刘学保的一面之词,经过他们的调查,并没有发现李世明炸桥的任何线索,好似是李世白凭空出现的场景。
这个调查让整个事件变得疑点重重,为了调查清楚这件事情,当地公安局决定将此事上报到市局军管会,希望能够彻查此事,不要过早下结论。
可是刘学保太会表演了,他在手术后快要苏醒的时候,满嘴喊着:“毛泽东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坚定的革命精神,直接让他所在队伍的领导主观认定,刘学保就是一个打倒“反革命分子”大英雄。
李世白炸桥案被“挂起来”了,刘学保成为了他梦寐以求的“大英雄”,可是英雄终究是假的,真相终究会被发现!
“假英雄”身份被揭穿
刘学保通过自己谋划的炸桥案成为了“英雄”,他的事迹被广泛报道,《解放军报》以刘学保的事迹为题,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心中唯有红太阳,一切献给毛主席——记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英雄战士刘学保》的文章。
多家报社对刘学保的事迹进行报道,他还被兰州军区授予英雄称号,甚至还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自此刘学保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他的事迹被广为传唱,甚至被编写到了教科书里。
但是刘学保口中的“反革命分子”李世白,不仅失去了生命,他的家庭也受到了牵连,作为“反革命家属”,李世民一家的日子并不好过,他的妻子被红卫兵送至甘肃定西的农村进行改造,他的孩子也遭受到了迫害,日子过得十分困难。
但是假的就是假的,永远都不可能成真,在1978年,林场职工纷纷给当地县委写信,信中描写了大家对 “李世白炸桥案”的诸多质疑,认为此案存在诸多疑点,要求彻查此案。
1982年9月,县委和市委对于此事决定彻底调查,于是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复查此案,发现此事早已有记录,于是军方和当地政府也开始着手调查此案,经过多方调查,此事终于水落石出。
1983年11月9日,当地公安局得出结论,所谓的“李世白炸桥案”根本就是刘学保自导自演,为了走捷径,成为一名英雄,将李世白残忍杀害,李世白是无辜的。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真相终于被完整地还原出来,一心想要成为英雄,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刘保国,渴望得到一场 “全国的褒扬”,于是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他将罪恶的目光投向了李世白。
他觉得李世白曾经的 “国民党宪兵队长”身份,是一个可以利用的 “把柄”,于是便精心策划了这场自导自演的骗局,企图让自己一步登天,成为人人敬仰的英雄,于是他便设计了这起“炸桥案”。
原来那天晚上,刘学保早就在桥上安装好了炸药,之后又以工作为由,将李世白骗到桥边,毫无防备的李世白,还没弄清楚状况,就被刘学保拿着石头袭击,倒在了血泊之中,为了掩盖真相把戏演得逼真,慌乱之中刘学保甚至炸伤了自己的左手。
但是谎言中终究会被揭穿,刘学保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体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不要被自己的虚荣心冲昏头脑。
结语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我们也要从这个事件中吸取教训,在追求英雄主义的道路上,保持理性的头脑,不被虚假的表象所左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公正、理性的社会环境。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高标准要求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刻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