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关税战持续胶着的态势下,服务贸易征税问题浮出水面,成为新的关注焦点。一直以来,在实物贸易方面,中国凭借海关统计数据展现出显著顺差,然而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却面临着较大逆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服务贸易上处于顺差地位,并且常借此转移各类成本,例如通过向中国企业收取高额技术许可费等方式。

文化领域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出双边贸易的不对等性。以电影产业为例,国产大片《哪吒》在美国市场遭受的待遇与美国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待遇截然不同。这种差异引发广泛关注,相关部门也在关税战背景下针对电影贸易发声。据《CCTV 国际时讯》报道,国家电影局表示将适度削减美国电影进口后,美国华特迪士尼和华纳兄弟探索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巴伦周刊》数据显示,迪士尼当日股价下跌 6.79%,华纳兄弟则暴跌 12.53%。其中,迪士尼的《头脑特工队 2》作为 2024 年全球票房最高影片,全球票房达 17 亿美元,美国本土贡献 6.53 亿美元,中国票房为 4740 万美元;华纳兄弟的《沙丘 2》2024 年全球票房收入 7.146 亿美元,美国本土票房 2.821 亿美元,中国票房 4900 万美元,电影进出口票房数据清晰反映出贸易的不平衡。
除电影外,服务贸易大头之一的 “苹果税” 也备受瞩目。中国在苹果产品使用方面向苹果公司支付了巨额费用,这属于典型的服务贸易范畴。然而,美国在计算对华贸易逆差时,却未将这部分纳入考量。有观点认为,中国可借鉴美国在贸易计算和征税方面的策略,对苹果税等服务贸易项目合理征税。尽管苹果可能以威胁下架产品应对,但中国可通过反垄断等手段进行制衡。

此外,美国在互联网服务贸易领域优势明显,大量交易通过网络结算完成。中国在这方面存在软肋,例如网络主权受一定限制,根服务器等关键网络设施受美国主导的 ICANN 管理。这使得中国在对互联网相关服务贸易征税时有所顾虑,如贸然行动可能面临断网等风险,而欧洲已针对美国科技公司在服务贸易方面采取行动,相比之下,中国在该领域动作迟缓。
中美贸易关税战中,服务贸易征税涉及众多复杂因素,不仅关乎经济利益,还牵扯到文化、网络主权等多个层面。如何在这一领域实现对等博弈,扭转中国在服务贸易逆差的局面,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