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调查本身无法获得支持的时候,调查就会成为一项非常高危的事业,这在全世界几乎都是通行的。很多人只看到了国内调查者面临的现状,却忽视了在别的国家,调查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你不知道被调查的利益结构之内,蕴藏着多么可怕的力量。个人无法同整个体制相抗衡的时候,调查者的生命安全就成了无法解决的问题。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讲述的就是一个调查者的故事。
《丝克伍事件》讲述的是一个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核电厂工作的女工所面临的工作窘境。因为有感于核电公司不合理的用工制度,该女工参与了工会,在工会的宣传下,该女工意识到核电厂可能存在核泄露的风险,且这种风险并没有告知给任何一个员工,于是,女工开始暗地里搜集证据。但是搜集证据的时候未免伤害到了同事的利益,同事也因此对她敬而远之,正当她将所有的证据送给工会工作人员并且准备在媒体上曝光这件事情的时候,意外夺走了女工的性命。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在对于美国有清醒认识的人会相视一笑。这样的案例太多太多了,远的不说,波音公司发现飞机门事故的工程师死了,曾经调查美国俄亥俄州2023年运送危险化学品的火车脱轨事故的调查人员也死了。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之后,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种痛定思痛的解决之道,而是将曝光问题的人以及调查取证的人进行物理上的消灭,这样以来,没有人再去对问题进行发声,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这就是美国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
当然,在本片中除了这个办法之外,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斗争,一种工人与企业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之间的斗争,然而斗争的结果却径直一边倒了下去。
《丝克伍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工会以及女主角,但是本片中除了呈现女主角与自己的好友之间的爱恨情仇之外,并没有将问题的关键联合起来,工会的作用没有展现,女主角受到工会的感召的作用依旧没有体现。这就使得本片的内容下了一个台阶。
而工会在本片中的式微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早期的工会可能通过罢工来维持自己的权威地位,然而在里根时期过后,美国的产业开始了空心化道路,金融业过度挤压了实体产业后,工会的力量并没有得到扩充,反而是得到了萎缩。产业外移之后,工会罢工只会造成工人们的失业,因为产业外移后的美国国内本身实体产业岗位就是有限的,有限的岗位需要很多工人竞争上岗,然而工会的罢工只会让这些参与罢工者丢掉原有的岗位,在岗位没有增量的情况下,资本家会选择谁?
工会原本就是因为实体产业而生的,当实体产业在里根执政时期开始移出美国,移向别的国家的时候,美国的实体产业就凋敝了,而曾经的实体产业工业的辉煌也就成为了过去。这个时候,工会的存在就很尴尬了,一方面,它没有办法为美国的实体产业增加就业,另一方面,也没有办法通过罢工来维持现有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慢慢的,工会这个组织就转移到了第三产业服务业了,但是服务业本身与美国的工人阶级并不兼容,因此,工会也就跟美国的工人阶级失去了联系。
虽然本片讲述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故事,但是本片上映的时代是1983年,在这个时代,美国的金融资本已经彻底的开始了狂欢,而本片所谓一个讲述实体产业与工人之间的矛盾的故事,显然受到了现实的影响,因为现实中,美国工会的作用已经是夕阳红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本片中的工会除了为工人们普及一些概念之外并没有多么大的作用。而本片中的女主角抗争之路也充满着个人生命威胁。因为当时的资本利益集团已经对于这样的事件处理有了自己的一套概念,解决问题远不及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来的简单。而本片的女主角的最终之旅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时至今日,我们依旧是看不到任何出现的问题有解决的迹象,总的来说,美国社会解决问题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本片中提到的这样,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另一种则是示威游行。表面上看,示威游行彰显了美国人民的某种权利,但是示威游行的背后从来没有人关心过,那些游行的主张究竟有没有得到解决。
游行在美国的意义仅仅剩下一种表演民主的作用,真正能通过游行解决的问题几乎是没有。当然,有人可能会说美国人就敢游行,这是多么的民主啊,美国人有游行的自由啊云云。但当我们真正的区卡的奶游行中所主张的问题的时候,却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最终无法解决的。因为美国的利益集团不害怕游行,你可以游行这是你的权力,但我也可以不听你的主张,这同样是我的权力,这样以来,估计有人就哑然失笑了。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