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周总理截然不同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客栈 2025-04-18 10:02:17

毛主席与周总理这对经典搭档,其实有着很多不同。

毛主席热情豪放,敢于斗争,敢把一切都踩在脚下,而周总理却沉静内敛,海纳百川,能把所有人都团结过来。

那么,两位伟人为什么能有这样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呢?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第一个角度,就是两人身处的文化环境不同。

毛主席出生于湖南,属于“湖湘文化圈”。

“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有屈原、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等人,主要特点就是淳朴重义、勇敢尚武、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敢为天下先,钱基博曾经总结说:“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

毛主席出生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在性格中被赋予了上面这些特点,天生就有“革命性”。

周总理出生于江苏,属于“吴越文化圈”。

“吴越文化”的代表人物有越王勾践、韩信、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主要特点是海纳百川、忍辱负重、诚实守信、随机应变、以天下为己任。

周总理能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始终都屹立不倒,就是得益于“吴越文化”对他的影响,既有忍辱负重的一面,又有随机应变的一面。

第二个角度,是两人的家庭环境不同。

毛主席出生于一个走上坡路的底层农民家庭,毛家本来非常贫困,但毛主席的父亲毛贻昌很有头脑,先是通过当兵积攒了一些钱,回家后就开始买地、做生意,渐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户。

走上坡路的家庭,气氛自然是积极向上的,毛主席身处其中,自然也形成了积极进取、敢闯敢干的性格。

而且,毛贻昌性格强硬,做事很有手段,面对任何困难都不屈服,这也深深地影响了毛主席的性格特点。

而周总理,出生于一个走下坡路的官宦家庭,他的爷爷是当地的知县,可惜只活了50来岁就去世了,周家也开始家道中落。

再说周总理的父亲周劭纲,因为性格老实,不善经营,只能去外地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让周家的生活水平一天不如一天。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周总理自然也形成了小心谨慎、顾全大局的性格,从小就学会了跟各种人打交道,揣摩对方的心理,唯恐得罪别人。

而且,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地奔波,家里只有他的生母万氏和嗣母陈氏,万氏性格落落大方,为人处世非常周到,而陈氏性格沉静,知书达理,自然也影响到了周总理的性格。

一位日本学者曾经评价说:“鹰和鸽的极为不同的双重性格,潜伏在周恩来的体内。”其实,这两种不同的性格,就是来自于万氏和陈氏。

第三个角度,是两人的求学经历不同。

毛主席小时候在家乡读私塾,后来又去了湘乡县读小学、长沙市读师范,基本上没有出过湖南,后来去了北京,也只是在北京大学当图书管理员,没有正式成为北大的学生。

因此,毛主席的求学经历基本上都是在湖南,深受曾国藩的影响,曾经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主席总结过曾国藩的三个优点,一是重实践,二是善于总结规律,三是注重个人修养,毛主席后来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的这三个方面。

毛主席曾经有机会出国留学,但在把同学送走之后,他却留了下来,想要重点研究中国社会内部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国际视野。

周总理因为小时候家道中落,不得不离开家乡,跟着四伯父去了沈阳,在沈阳上了3年小学,又去了天津,上了4年中学,然后又去日本求学。

1920年,周总理又去了欧洲,在英国、法国、德国、苏联等各个国家学习考察,让他对西方世界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

可见,周总理的求学经历非常丰富,见识到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他后来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外交家,不能不说与他的这些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就是毛主席与周总理的三个不同,文化环境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求学经历不同,共同造成了两人在性格和为人处世上的不同。

但是,也正是这些不同,让两人产生了极大的互补,形成了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实在是两人之幸,也是中华之幸!

正如一位外国记者所说:“毛泽东凭借他那恢弘的气度、革命的坚定性、果断性及其远见卓识,规划着一幅幅革命和建设的蓝图,而周恩来则凭借他那精细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精神及其过人的聪明才智,让这一幅幅蓝图得以实现。”

(参考资料:《毛泽东传》《周恩来传》《毛泽东与周恩来》《解读周恩来》)

2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