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丝绸之路”?
从张骞第一次踏上茫茫戈壁,开始那场被司马迁称作是“凿空”的伟大之旅,络绎不绝的西行之人从这条路上走过。东西货物经此往来,东西文化由此流淌。谁不曾听闻它宏大的概念、昔日的荣光?
但当拂去既往的印象,究竟是怎样的一条路,才能配得上人们对它数千年的追望?
01
丝绸之路该往何处寻觅?
在世界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一个著名符号。人们对它的想象,是落日余晖洒在苍岭古道上的朦胧景象——驮着丝绸的骆驼商队穿行于尘土飞扬的沙漠,声声驼铃响起,在中国与罗马之间来往不断。

似乎从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这一词汇起,它就被看做是一条规划明确、边界清晰的笔直大道,一如罗马的“阿庇亚大道”。但事实上,丝绸之路实际是“一系列变动不居的小路和无标识的足迹”。商队总是需要向导引领,并不固定的路线最终在绿洲城市交会,构成庞杂的道路系统。


因此,当我们试图去寻找丝路古道,我们真正可以找到的,是那张从东方通往西方地图中,商旅汇聚又散去的中转地——绿洲城镇。顺着泽拉夫尚河一路往东,正如它的波斯语名“洒金河”,布哈拉、撒马尔罕等丝路之上的商业重镇、文化古都鳞次栉比。那里,是丝绸之路中亚段的核心,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布哈拉 丝路遗迹 托吉扎拉嘎隆商业区
02
绿洲城邦留下多少遗珍?
没有任何一个丝路城市,能像撒马尔罕的名字般响亮。它曾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中心,帖木儿的铁骑、汉唐繁荣的贸易又为这座古城注入了不同的个性。


撒马尔罕
这座由经商的粟特人建立的城市,曾承载无数向往与好奇,才有了那句“出于对未知领域的渴望,我们踏上了通往撒马尔罕的黄金之路。”而在金色道路的尽头,文明以建筑的方式呈现。抵达城市中心——雷吉斯坦广场,三座神学院镶嵌着帖木儿帝国的辉煌。


撒马尔罕 雷吉斯坦广场
气势恢弘的拱形门廊、圆顶,被金色、蓝色、绿色等釉面瓷砖铺满,流光溢彩,灿若星河。塔楼饰以各式繁复精美的缠枝花卉图案,阿拉伯语版的《古兰经》以瓷片的形式镶嵌其间,展现出神圣与庄严。



撒马尔罕 雷吉斯坦广场
再带着怀旧的渴望,走向夏伊辛达,那里埋葬着兀鲁伯时代的王妃贵族。优雅的陵墓贴满繁复的马赛克瓷砖,蓝绿色的穹顶与天幕呼应,象征着无穷无尽的“永生之陵”。




撒马尔罕 夏伊辛达陵墓
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唯一保存下来的由帖木儿亲自督建的建筑,封存着他对建造传世之作的勃勃野心和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连时间也无法对抗的建筑,就像是撒马尔罕的隐喻,精致浮华的表象下,它们不朽威严,代表一个文明的核心。



撒马尔罕 比比哈努姆清真寺
走过2500年时光的布哈拉,完整地保留了丝路古城的结构。《一千零一夜》中的阿里巴巴跟踪四十大盗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尽管人们因向往撒马尔罕的光辉,而时常忽略布哈拉。但当绕过迷宫般的曲折小道,你会发现:这座城市拥有自己的叙事。


布哈拉 埃米尔夏宫
沙尘与风暴之后的土黄,是布哈拉的底色。古城里分布近170座风格各异的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丝绸之路的活化石”。查米纳经学院的每座尖塔都代表一个宗教,其严谨对称又独树一帜的造型,曾登上《孤独星球》中亚篇的封面。


布哈拉 查米纳经学院
高耸的卡隆宣礼塔,是这座城市少有的、在战火中幸存的古建筑,就连戎马一生的成吉思汗也为之折腰,下令禁止损毁。日出日落时分,光雾迷蒙,温暖而克制的色调中,高塔与市井交相辉映,完美符合中亚“失落卫星”的气质。

布哈拉 卡隆宣礼塔
历史的烟尘之中,布哈拉曾是残暴、衰落和奴隶市场的代名词。但在今天,这座金色之都的每一帧都沉浸从容与宁静。站在雅克城堡的废墟,望向城内经学院的穹顶,日光浮尘勾勒出建筑的轮廓,从几个千纪前走来的东方城市,似乎会永远延续下去。



布哈拉 雅克城堡
03
天山大河庇佑几多古都?
“太阳之城”希瓦,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至今仍未完工的宣礼塔,守护着漫漫商道千百年来的繁荣盛景。远远望去,菱形的几何纹饰和绿松石外墙,如同引路的星辰,把人们的思绪带往「花剌子模」未尽的帝国构想。

希瓦 卡尔塔米诺尔宣礼塔
公元4世纪,这座位于阿姆河下游的古城,在沙漠中建立, 成为“太阳土地”。中亚古谚有云:“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越过黄土城墙,3平方公里的古城内,散落着希瓦之神的陵墓、塔什考利宫殿群,犹如一处中世纪的“露天博物馆,斑驳中刻着时间的厚重。



希瓦 伊斯兰·霍甲宣礼塔、陵墓&宫殿群
天山脚下的塔什干,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在突厥语意为“石头城”。丝路的瑰丽、宗教的争锋,在此可以一一触及。国家历史博物馆陈列着从石器时代到中世纪的钱币、武器和佛像。而繁忙的圆顶集市,则流动着当地人真实的生活节奏。


塔什干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圆顶集市
20世纪末,帖木儿从历史迷雾和文化危机中踉跄杀出,代替德国人和俄国人,成为乌兹别克斯坦人的精神领袖。政府将这位中世纪的征服者神圣化,以无数的纪念碑、博物馆和街道名称来纪念他。帖木儿广场上策马横戈的雕像,是城市的地标之一。


塔什干 帖木儿广场
进入塔什干的“地下世界”,恍惚间穿越到了集工业美学大成的「前苏联年代」。每个车站都有独特的建筑特色:或是墙上饰有华丽的彩绘贴画,或是排列精致而规律的几何图案,或是讲述太空竞赛时代的宇航探索......走过一个个站台,时空在车票中折叠,疾驰的车厢仿佛驮着半个世纪的时差。



塔什干 地铁
04
凿空中亚望遍两国古今
从历史名城希瓦、布哈拉、撒马尔罕到现代化的哈萨克斯坦,从史料中的边陲重镇,走向丝路要塞西辽国都......中亚,这片处于全球化边缘与大国博弈之间的广袤大地,在曲折的过去和不可知的未来中间,书写着绝无仅有的当下。



阿拉木图 阔克托别山
来到阿拉木图,奔放而精致的世俗,与伊斯兰文明交叠出层次丰富的日常生活。马术、猎鹰、毛毡房等游牧民族的血统,在哈萨克人、鞑靼人、俄罗斯人身上浮现。木质结构的升天大教堂,没有钢筋铆钉,却坚固地守护着东正教信仰。



升天大教堂、桑卡尔猎鹰表演中心
老巴扎摆满来自世界各地的香料蔬果,一如曾经的商贾,行走千里带来丝绸瓷器。丝路岑寂,却好像从未远去。游人仍在绿洲之间往来,高速列车、城际公路将代替过去悠扬的驼铃,继续飞驰在天山脚下。


阿拉木图 绿巴扎
|通衢闹市的繁华,曾令多少君王尽折腰?热海远送玄奘西渡,天山庇佑几多古都?李白望向的月光,可曾有都护府的一缕?
西域百族的绿洲,养育了多少牛羊马匹?谨以一曲万里丝路的悠悠回响献给人类文明长河的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