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我国第二大民企,海航集团在巅峰时期可谓涉足颇广,不管是金融、旅游还是航天它都不在话下,凭实力碾压京东、小米等“明星企业”。
可仅过短短两年,海航集团就突然暴雷,欠下了7500亿债务,连其创始人也被执法人员带走。
这中国第二大民企就这样轰然倒塌,可回望它的“一生”,总共也才二十多年的寿命。
那么,海航集团是如何实现快速扩张?又是如何突然垮台的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成也陈锋
不难猜出,海航的兴盛与衰败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被带走的那个创始人,陈锋。
他是1953年生人,一开始还并未投身商海,而是在当一个普通公务员。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当时已是而立之年的陈峰看准了民航改革的契机,毅然告别了安稳的体制生活,带着多年在民航系统工作积累的人脉和经验,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征程。
一般来说,创业初期,资金短缺是最大的困境。
然而,陈峰凭借着独特的商业眼光,想出了一个在当时堪称创新的融资模式:以飞机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
虽然说这种模式有点冒险,但恰恰抓住了航空业的特点,毕竟飞机作为大型固定资产,具有保值性强、变现能力强的特点,非常适合作为抵押物。
通过这种方式,海航在短期内就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并迅速扩充机队规模。
而陈峰更是凭借着极具感染力的商业规划,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的关注,成功将海南航空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不过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单一依靠航空业务的风险也逐渐显现。
2003年左右,正在发展的海南航空被非典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加上管理原因,公司彼时的营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但好在情况可控,陈峰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再想办法从根源上稳定局势。
可能也正是在此时,陈锋从中看到了业务转型的必要性,开始带领团队在旅游、酒店、金融等领域布局,希望通过涉足多面,让自己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而事实上,陈锋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因此规避了一定风险,而涉足了这么多的领域,陈锋也确实因此赚了更多的钱。
只是彼时的陈锋有些贪得无厌,一有机会就想着收购,扩大自己的规模,尤其是在2008年之后。
那时全球出现了金融风暴,当时大多数企业凭借经验决定收缩规模,不过陈峰却认为危机中往往蕴藏着最大的机遇,于是带领海航开启了惊人的全球并购。
从欧美的高端酒店,到全球知名物流企业,再到各类金融机构,海航的收购版图遍布全球各地。
这种激进的扩张策略确实在短期内带来了显著效果,之后海航的资产规模更是突破万亿元大关,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企业集团。
然而,支撑这种快速扩张的,是大量的杠杆融资。海航通过各种金融工具不断进行资金周转,负债率持续攀升。
也就是说,过度依赖杠杆带来的高额财务成本,让海航不得不通过更多的并购和融资来维持现金流,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而且就在海航站上商业巅峰的时候,集团内部的矛盾也在悄然积累,一场足以撼动这个商业帝国根基的风暴正在酝酿...
败也陈锋
随着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张,陈峰逐渐将权力中心转向了家族化管理,而这种单纯利己的决策方式,自然也引发了高层管理团队的强烈不满。
这个王建也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相比陈锋而言,王建更加稳健,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加务实,虽然整改公司风气需要一定时间,但只要能一点点变好,等多久都是值得的。
然而,2018年,王健因为意外不幸离世,海航又陷入了新的混乱。
或许是因为陈锋能力强劲,此后陈峰又重新掌权。
不过陈锋并没有因此选择安稳一段时间,反而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以至近200名被认为与王健关系密切的高管被清除出局。
更令人诟病的是,陈峰开始大力推动其子陈晓峰在集团的话语权。
有内部员工爆料,在集团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陈晓峰仍然保持着奢靡的生活方式,频繁出入高档场所。
与此同时,海航的债务问题也在不断恶化。大量并购带来的后遗症开始显现,高额的财务成本让集团不堪重负。
不过面对这种局面,陈峰似乎不无所动,只想着自己的理念,根本听不进去旁人的劝阻。
也正因如此,航海的情况持续恶化,到最后事态已经完全失控,债务规模膨胀到了惊人的7500亿元,而其持有的众多资产却因市场环境变化而大幅贬值。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集团内部的举报信将这个商业帝国推向了悬崖边缘。大量员工实名举报陈峰家族的违规行为,包括违规集资、私自挪用资金等。
虽然后续处理的细节我们暂不清楚,但在2021年初,海航正式申请破产重整,一代帝国就此落幕。
除此之外,陈峰也因涉嫌违法犯罪被带走调查,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他的商业帝国梦想。
但债务依然存在,那当海航申请破产重整时,这个曾经的商业巨头将如何收场?
废墟重生
破产重整后的海航,版图被分成了几大部分,而其中航空领域的办款被辽宁方大集团接手,而机场资产则则被划归海南省国资委。
虽然听上去还挺惨的,但这种分拆方案既保证了航空运输这一关键产业的稳定运营,也为后续债务处置留出了操作空间。
但债务处置依然举步维艰。
虽然经过多轮谈判,债权人最终同意了债务重组方案,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一些优质资产的变现速度远低于预期,而一些地产项目更是因市场环境变化而难以脱手。这使得债权人的实际受偿比例持续走低,引发了新的不满情绪。
可能也正是这些原因,到海航的重整进程仍在继续。
结语
不难看出,企业的发展不能只看规模,更要注重质量;公司治理不能依赖个人,而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商业扩张不能盲目激进,必须兼顾风险控制。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只有始终坚持稳健经营、合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基业长青的理想。
而海航的覆灭,终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教训。
参考资料:
中国经济周刊-创二代接班风云系列|陈峰“贪心妄想把海航变为家族企业”?陈峰之子是如何上位的
第一财经-陈峰等被交易所公开谴责并处罚,海航集团万亿债务偿还进展如何
债务是公司的,人家早就铺好了后路[屎]
N年前就有人爆料,盗国卖贼行为却没有引起重视,现在爆雷了,国家来兜底…
不是关系户谁允许你用飞机低压?众所周知银行贷款大额度的全部都要回克的[得瑟]
国内的企业除了资源类的稳赚行业,其它不是坑就是骗。
2018 年陈峰本人就挂壁了,2021 年怎么还被带走?带走尸体吗?
贪多嚼不烂,树倒猢狲散。
还赶不上恒大
中国有几家企业能长寿的?这不是中国企不行,是中国办企业的人决定的!能在短时间内赚个盆满钵满绝不会拖期一天,一旦个人资产祖宗三代用不完了,立马拆台走人,留下一地垃圾!
带出去的款回报的是一堆烂资产。法人早就几个小目标。坐牢等于领工资。
这帮🐶一样的经济学家没抓一个
起步飞机作为抵押物[呲牙笑]
第二是海航的,第一是恒大吗?
这样套现国企怎么没人惩罚呢!这样时代还能负债可悲啊
小编啥也不懂,海航是一个改制企业,这种企业根本就不能算是民营企业!
早就套现了!中国的好多所谓的企业家其实都是诈骗犯,虚假报表虚假项目上市然后套现离场跑路,最后把烂摊子扔给国家!
人材。
专业挖墙户
比起两万亿,都是毛毛雨
以后国家政策应该规定 凡是在银行有大额贷款的企业 企业高层和股东 及其家属 严禁高消费 移民等行为 违者判刑十年 这样能减轻资产的流失
赔的是国家的钱,人家自己的钱还在
私企民企都不会长寿,损失的是股民和银行贷款,老板都会赚的满满的。
海航市值最巅峰时是832亿人民币,是咋被这些神奇的自媒体们弄到上万亿的?
陈峰老矣!
靠着东挪西贷磊起来的虚伪商业帝国,坍塌是最终的结局!没有技术含量,没有创新革命,没有利润的行业,这种企业早死早好!
看样有一半的有钱的都是贷款
纪录是用来打破的,许生的丝负。
方大能维持很久么?
民企多以诈骗为主,必须严加监管
失业无情,人间有爱!本人收留失去工作,交不起房租的海航空姐若干名,包吃包住,能救一个是一个[鼓掌]
难怪我们附近的一个“海航城”商场改名了
不懂就不要瞎逼逼!
穷庙富方丈,家猪的钱几辈都用不光。
7500亿 许皮带说 你这小儿科呀……
背后的人咋就没事。
国企才是根本
钱都进了个人口戴,损害了国家,贪腐的结果
这是曾经的第二大民企,那么第一是哪家?
泡沫都是吹出来的,九十年代末,海航的商誉权被炒了又炒,被说成是中国最值钱的民资品牌,值几百个亿的钱。当时的人坐飞机出行的不多,九十年代中期坐飞机1千公里五、六百块钱,不少于1个月工资。但均价比现在还贵,而这些年来所有的费用都涨了。当时的航空公司就有亏损的,现在挣不到钱更正常,因为有的费用不会因出行需求扩大摊薄。
第一民企是谁
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倒台有什么稀奇的?
广州天河有个海航威斯汀酒店是他的吧?
[横脸笑]
不是说计划经济企业没有活力,怎么市场经济总是倒闭企业?
按照公司破产法执行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带走法人代表?
贪污失败[呲牙笑]
没有广阔的投资 哪里来的巨额贷款
不诛九族以后更多
知道兰世立吗[得瑟]
手底下不少空姐暗恋他吧😂
民办???
我就想知道你说他创业初期想出用飞机做抵押物、那你得有飞机的所有权才能抵押呀!那可是飞机、哪来的钱买的飞机创业初期?
银行成吸血鬼了,供养的都是加印陈峰这种人
贪得无厌,破产是必然的结果!
为什么不配股、增发、再融资?
吃相太难看了???贪得无厌=倒闭!!!
终于明白为什么要不停印钞,为什么大笔取款要预约。因为银行的钱要不回来了,就没钱给储户,所以只有加速印、印、印!
航空股可以布局了
猪肉又要涨价了,可以养猪发财了
换个名字而已
个人盆满钵满
在小编的眼里海航已倒了好多次了,城南旧事为了凑流量,不惜重复。
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其实这些人的生意做得大,都是靠的国家的贷款
嚯嚯了多少空姐,从实招来
成也民企,败也民企,,,
海航在海南的产业那么多,要是倒了,对海南影响真不小。
他是自己作死的
我买了它股票,准备再买点[笑着哭]
高管的工资
普通人给你飞机你也贷不出款来,哪怕给回扣。
我想问的是,这7500亿哪个来填充?
银行的问题
国家把李氏集团资产全部收购!
还以为正威
能干到这么大规模的,哪个能是真民企
信了
欠两万三万要还,欠两万亿三万亿就记个数吧
大部分人只能看到表面,因为公开的只有这些信息。
他抵押的飞机哪来的?
货款额高背后的不知
父子同名?
不听话,选错了
赚了是自己的 亏了就不一定谁的了
所以国企永远不会倒闭[呲牙笑]
私企,就是私企。现在为了让自己能和普通民众挂钩,真弄得连私字都不提了。
坐过几次,空姐很哇塞
猴年马月的事了,举报为先[吃瓜]
大家都沒钱了,企业不垮才怪!
把好好的商场兼并了,现在购物卡都是废纸卡片一张!资金全让他抽走了,我不信没有背景,随随便便可以把经营很好的企业兼并了,鬼都不信!
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变质了
哪有真正的企业家?都是欠钱高手!
不作不死
只是当前社会经济状况,在许多企业中的具体反映而已
打个比方:有些人战场上只能当连长,突然让他当司令指挥集团军作战,不败得一塌糊涂才怪呢!
是第二个恒大,不是第二大
不盈利,工资不减半,还分红,这样的公司就是霍霍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