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不是下水道,而是人体的‘第二大脑’,肠道年龄比身份证年龄更真实,可能你的马桶,就是最精准的“寿命检测仪”。
这不是虚构,65岁的张大爷又一次被腹痛惊醒,自己已经五天没有排便了。每次上厕所都是一场大战,憋得满脸通红但便便一直冒头,却从不出来。

因为排便过于用力,张大爷排便时血压升高,诱发急性心梗。
多项研究表明,每天这个排便次数最“养寿”一项发表在《细胞报告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由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开展,分析了1400多名健康成年人的疾病情况、生活方式以及生物学数据,表明个人每天的排便频率与长期健康密切相关。
在日本普通人群中,低频排便(每2至3天一次)比高频排便(每天超过一次)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高得多。

每天排便1~2次是比较理想的健康频率,当我们的大便以每天1~2次的节奏规律排出时,肠道内会形成“黄金代谢周期”:
①毒素滞留<24小时:粪便中的氨类毒素还来不及被肠道二次吸收。
②菌群昼夜节律稳定:纤维发酵菌群每天固定产出抗炎物质丁酸盐。
③肠道屏障完整:规律排便刺激肠黏膜每72小时完成一次再生。
超越次数的“排便质量三重奏”次数只是健康密码的第一层,真正决定寿命长短的是这三个“隐藏指标”:
1、形态:从香蕉到牙膏
布里斯托大便形态量表中提及到,理想大便应像去皮香蕉般柔软成形。若出现以下形态要警惕:

①羊粪蛋状:提示肠道蠕动过慢,毒素滞留超48小时(肠癌风险增加)。
②牙膏状带凹痕:可能是肠道肿瘤挤压的早期信号。
③稀水样夹未消化物:警惕胰腺功能衰退(糖尿病患者高发)。
2、时间:晨起30分钟
胃结肠反射就像是人体自带“排便生物钟”,晨起后30分钟是最容易产生便意的时间,排便可以及时将这些废物排出体外,减少毒素在体内的积累。
3、力道:别让排便变成“自杀行为”
《中华高血压杂志》警告,用力屏气排便时,血压会瞬间飙升30mmHg以上。便秘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比例高于无便秘患者,其中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便秘患者中为28%,而在无便秘患者中为14.8%。
想让肠道保持“逆龄状态”,记住这套方案1、早餐吃“黏”
推荐燕麦粥,燕麦中的β-葡聚糖遇水膨胀,撒上一勺亚麻籽粉,其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会形成凝胶膜,包裹住肠道褶皱里的陈年积便。

2、下午吃“润”
下午茶吃蒸苹果,搭配茯苓糕里的茯苓多糖,能像面膜一样调节肠道渗透压,让干硬粪便吸水变软。
3、晚餐吃“糙”
晚上吃清炒番薯叶,荞麦饭用糙米替代一半白米,每百克含3.5克粗纤维刺激肠蠕动。

4、晨起揉腹法
醒了之后别急着起床,平躺屈膝,掌心贴肚脐顺时针深按揉动,触到左下腹结肠拐弯处稍加力度。
5、排便体位术
采用蹲姿时在脚下垫书,坐姿时身体前倾30这两个姿势能让直肠肛门角从92°变为137,排便更顺畅。
小结从今天开始,记录你的排便日记,这是最廉价的延寿处方。记住:你的马桶不会说谎,它正默默记录着你走向百岁人生的每一步。
参考资料:
[1]Ishiyama Y, Hoshide S, Mizuno H, Kario K. Constipation-induced pressor effects as triggers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19 Mar;21(3):421-425.
[2]《人活多久,排便就知?寿命长的人,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上海科普网,2024.12.12.
[3]《大便一通浑身轻松 通便小妙招》,中国青年网,201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