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有很多个时辰,夜半、鸡鸣、日出、日中、日入、黄昏、人定......
人们从黑夜奔赴黎明,从白日归至傍晚,每一天,循环往复。
而有人却挣脱不出时间的范围,永远留在了“深夜”。
但当“深夜”中的他们在读到一段文字、听到一段旋律时眼里闪烁出了“光”。
他们继续用手指读取、用耳朵聆听、用全身心投入,去感受这个拥有绚丽色彩的领域,去感触那些承载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种种。
慢慢地,他们学会了同自己的命运和解,学会了用光亮驱逐心底的阴霾。
于是,他们沿着光的方向一路追逐,一路靠近,不要说黑暗的世界里探寻无用,因为当丁达尔效应出现,光一定会拥有形状。
说到这个话题,想必很多人想到了这几天感动无数网友的“六点天使”合唱团。
他们来自武汉盲校,是一群留在“深夜”的孩子,也是一群追光的少年。
儿童节前夕,一场由“六点天使”合唱团带来的“听心灵在歌唱”合唱音乐会在琴台音乐厅举行。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一起向未来》《暖》......合唱团总计带来12首中外经典名曲、1首原创歌曲。
音乐会上,孩子们在妈妈的牵引陪伴下,从容登台,他们静静唱着,空灵纯净的歌声仿佛将一个又一个故事娓娓道来。
真挚温暖的情感无不深深感染着在场观众,而在这段视频被分享至网络后,更是引发无数网友点赞。
有网友赞叹这些孩子身上的韧劲儿,表示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打起精神生活。
如果他们听到这句留言,想必也会十分开心吧,曾经需要被照顾的群体,如今凭借自己的力量成为了治愈他人的那束光。
也有网友在赞叹完孩子后,将目光转向了他们的父母:
“这样优秀的孩子背后少不了父母给予的力量,普通孩子的父母在养育这条路上都身心俱疲,难以想象这些父母经历了多少艰辛。”
艺术团成员在父母陪伴下走台
如果光明能互换,那片夜色里早就挤满了爸爸妈妈,奈何生理的光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互换谈何容易。
既然给不了胜利的光明,那就陪孩子一起追逐精神上的光亮。
由于身体缺陷,盲童除了在日常生活不便外,心理精神方面也备受影响,父母不仅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培训与开导工作,还要为孩子长远的日后深思熟虑。
曾看过这样一个视频,有一位盲童妈妈让女儿“独自”去学校,自己则偷偷跟在女儿的周围。
家到学校的那条路并不远,只有300米左右,对普通人来说两三分钟走完足矣,但女孩却需要整整15分钟。
妈妈也默不作声偷偷跟随,看到路口车辆较多,她会快步上前隔档,看到前方有台阶路障等,她会在心里给女儿加油。
母亲就这样瞒着女儿每天跟随她上学、放学,即便有时看到女儿慌张,也不敢上前拉起她的手,因为她明白,女儿未来的路需要她自己去走。
无数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对于盲童而言,父母的陪伴教导是关键所在,而老师、朋友以及陌生人的关爱同样也是极其重要的存在。
正如“六点天使”艺术团团长、全国最美教师张龙所说:
“一朵花能够长得特别鲜艳,需要有好的土壤、好的种子以及明媚的阳光。就像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有好学校、好老师,还有好的家长和社会环境一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缔造,才有今天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孩子们。”
每一份爱来自于谁,无论是大是小,它都能成为孩子们追逐光明的力量。
许昌特殊教育学校合唱团正在练习
今年六一,我们看到了许多盲童站到了聚光灯下,有前面提到的“六点天使”艺术团成员、有许昌特殊教育学校合唱团的孩子、有淄博六一儿童节晚会的11岁女孩......
而在此次六一舞台之外的广阔天地上,有越来越多盲童大放光彩,他们共同向世界喊话:
“我们虽然看不到世界,但要让世界看到我们!”
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世界看到了他们,他们也治愈了世界。
而被治愈的我们也不要吝啬那份爱,目前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事有很多。
盲道等盲人设施被占据、破坏等现象依旧频繁出现,力所能及情况下,我们随手地清理或向相关部门反馈,对盲人群体而言,都是其敢于迈步向前的底气。
黑暗可能是他们终其一生走不出的边界,但好在这个世界有爱,有爱的人与有爱的事汇聚在一起,将带有光亮的种子埋进他们心里。
然后这些怀揣光亮的孩子呀,他们不断靠近着光、追逐着光,最后成为光,也发散着光。
文章转载于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livelihood/show.php?itemid=38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