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聪明?
在很多人看来,左右逢源,圆滑世故,谁也不得罪,这才是聪明的表现,所以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从来都是“面面光”的做派。
但这种人其实很累,想要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实际上怎么可能呢。要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派别,矛盾才是人生,从古至今就没有“骑墙派”能够成功的例子。
面面光的本质是自私、虚弱和功利,因此这种人是墙头草,缺乏主见和原则性,没有自己的立场。
他们的结果只有三种,要么是被迫站队,要么是被打压,要么是沦为边缘化或出局。
没有敌人的人,就没有朋友:你跟谁都好,那就是跟谁都不好!
当你选择了朋友,也就等于选择了敌人,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人生最怕是没有原则,成为让人瞧不起的小人和庸人。
要知道聪明只是一时,你在这边装成是一伙的,到那边又成了那一伙的,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大家都会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了。
没有人信任你,你就没有什么机会和前途了。所以说这样的人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辈子没出息,他们最大的价值就是变成别人的棋子。
在一个家族里,如果有几个这样的人,那不光是他们自己不好,还会拖累整个家族不团结。在一个公司或什么组织里,这样的人也是是非和麻烦的根源。
说到底还是短视和愚昧,如果他们能够心里明白,看得清楚,那自然知道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条路,可惜他们心里只能打着讨好人的主意,害怕得罪人,想着维持关系,扭曲自己,让自己苦不堪言。
找朋友,就是要找杨过那样的。
杨过是什么样的性格?简单说就是爱憎分明,他喜欢你就是真喜欢你,当然他讨厌你也是真讨厌你。
所以不管是书里还是书外,大家都喜欢杨过,哪怕是金庸都喜欢跟这样的人交朋友。
而如果是岳不群或韦小宝这样的人,那你就算不得不打交道,心里也会有所警惕,想着别被他们给卖了,或者被背后捅刀子。
前者是功利至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后者是圆滑世故,嘴上哥们义气,但最主要的还是自己。
相比他们,杨过就是真性情,用情至深,感情经得起考验,为了情义可以不顾生死。当然现实中这种人很少,如果以此为标准,那恐怕也找不到几个朋友。
但至少我们有个判断,交朋友一看缘分,二看品质,三看利益。这个顺序不能错。
朋友无数,等于没有朋友。
社会上有些人自诩朋友众多,有什么事一呼百应,这其实是虚假的热闹。我见过一个例子,某个江湖豪客平常爱交朋友,几乎每天都有酒场,后来生意失败想着找朋友凑钱帮忙,他在家里备好了饭菜,结果一半没来的,来的人也是草草说了几句场面话就走了。
从此以后他就基本不跟原来朋友一起玩了,当然别人也不在乎。他后来是开了家包子店翻身的,再发家后也很少去交朋友,都是在家陪家人,维持几个老关系。
现实就是这样,年轻时候以为朋友义气非常重要,后来就发现人际关系的本质是等价交换,平常称兄道弟,碰到真要出钱出力的时候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不理解和不接受这点,那别人反而怪你天真、可笑。
大家都很忙的,没有太多感情、金钱和时间浪费。人生一般就是小时候交朋友最真诚,十多岁之后就都是掺杂了利益和利弊得失的算计、选择。这都是人之常情。
毕竟谁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想着别人多利益自己,你付出100块我给你80块,这样有来有往才是好朋友。
如何交朋友?
两个诀窍,第一是诉诸利益,只要你能够给别人带来好处,那99%的人都会喜欢你,都乐意跟你做朋友。
第二是态度好,要知道平常人都是要面子,自尊心强,很敏感,很容易被伤害,所以只要你尊重他,对他有好的态度,那他就觉得你是好人。
如果这两招还不行,那就是你带来的利益还不够大,或者是态度还需要提升。
但想一想,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呢?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延续三四十年或更久的友情?有时候想起来,还不如是伙伴关系为好,大家有事做事,没事就各忙各的。从整体看,朋友并不能给你带来多少东西,就算有,也是有代价的。
而且人到中年之后也不需要多少朋友的情感、情绪价值了,至于那种互相知根知底的老友和知己,绝对是难得的缘分。
最后,相比朋友,志同道合的伙伴其实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