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被低估的宝藏小城:不仅有明朝皇宫,还能认识课本外的张之洞

渝帆行摄 2025-04-17 01:40:23

在黔西南的喀斯特秘境深处,藏着这样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小城——安龙。它曾是南明永历王朝的“陪都”,荷香浸润的“招堤”三百年间默默守护着文脉与山河。在“阳光黔西南”春季采风活动中,第二站我们便来到了这里,下面请跟着我的镜头,一起来揭开这座“水韵书城”的传奇面纱。

云贵高原东南角的黔西南,是布依族苗族的诗意栖居地。万峰林如碧海波涛,马岭河大峡谷切割出地球的褶皱,而安龙,恰似这片秘境中一枚温润的玉璧。作为"中国最美小城",这里年平均气温15℃,夏日荷香沁人,冬季温暖如春,是避暑避寒的绝佳目的地。

安龙招堤,三百年治水史诗‌

始建于康熙年间的招堤,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堤坝,它因总兵招国遴倡议修建而得名。景区三面环山,一面傍城,荷花池、曲桥、观荷亭、朱楼、画廊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画卷。漫步堤上,垂柳拂过青石栏板,十里荷塘托起一座座西湖桥亭,更妙的是,张之洞11岁时在此写下《半山亭记》,"水色涵山色,荷香杂稻香"的诗句至今仍在荷浪间流淌。

半山亭,神童笔墨耀古今‌

半山亭原名"省耕亭",因张之洞一篇惊世文章而易名。这位晚清名臣少年时在此读书,以"水光则清,山色则碧,云霞则灿烂"的妙笔征服世人。亭内至今悬挂着《半山亭记》木刻,抚摸那些斑驳字迹,仿佛看见少年张之洞临水挥毫的剪影。亭前石阶九级,暗合"九重天"之意,登临可俯瞰万亩荷田,远眺天榜山如展开的史册。

张之洞雕像,仰望改革先驱‌

张之洞,中国近代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少年时光在安龙度过。景区内的张之洞雕像矗立在荷花池畔,身着长袍,目光炯炯,仿佛在诉说着他对中国工业与教育的深远影响 。 张之洞在安龙的成长经历,不仅塑造了他坚韧的性格,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故事,如同招堤的石碑,刻在了安龙的历史长河中。

天音阁,听见历史回响‌

三层八角的天音阁原是祭祀文昌帝君之所,如今化身为张之洞纪念馆。阁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馆内陈列了张之洞的生平事迹、著作及与安龙相关的文物,展现了他从少年才俊到晚清重臣的传奇一生。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张之洞的辉煌成就,还能感受到他与安龙这片土地的深厚情缘。

府试院,西南科举活化石‌

青瓦红墙的清代府试院,是西南保存最完整的科举考场。我们到来的时候,恰逢修整,很多地方无法参观,不过看到这些建筑,还是让人不禁想象,在数百年前,不知有多少黔中子弟在此书写命运,而今我们如今却踩着他们的足迹品读历史。

安龙博物馆,南明王朝最后倔强‌

设在南明永历皇宫遗址上的博物馆,藏着一段悲壮史诗,它是永历帝在安龙建都时的行宫遗址。博物馆由门楼、文华殿、配殿、角楼组成,建筑风格古朴庄重,再现了南明时期的皇家气派。馆内陈列了大量南明历史文物,包括永历帝的御用物品、抗清斗争的兵器等,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漫步其间,恍惚听见历史长河中的金戈铁马声。

Tips:

✅最佳季节:6-8月荷花节期间,万亩荷塘盛放

✅交通指南:贵阳自驾3小时,或乘高铁至盘州站转大巴

✅游览路线:招堤入口→张之洞雕像→天音阁→半山亭→府试院→博物馆(全程约4小时)

✅美食必尝:招堤藕粉、安龙剪粉、饵块粑等皆不可错过

后记

安龙招堤,是写在喀斯特大地上的立体史诗。三百年治水智慧与南明遗韵在此交融,张之洞的革新精神与荷花的清雅风骨相得益彰。伴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似乎明白了:有些风景,是地理与历史的双重馈赠;有些旅程,是穿越时空的心灵共振。半城山水酿文脉,一堤荷香醉古今——安龙招堤,永远在等待能读懂它的旅人。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