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美经济脱钩的背景下,欧元汇率持续走强,欧元兑美元目前已突破1.10关口(4月3日,欧元兑美元创下自2015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达2%)。4月9日,欧元离岸对人民币汇率突破8.17,创出今年新高。人民币相对于欧元而言贬值不小。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也凸显了欧盟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关键角色。

在中美贸易战激烈进行之时,欧盟的战队非常重要,如果站在美国一方,对中方不利,中国贸易可能遭受两大经济体同时夹击的局面;如果保持中立或者对华友好,在有利于化解美国对华关税的部分负面影响。以下是结合最新市场动态和欧盟态度的综合分析:

欧元离岸对人民币汇率创今年新高
一、欧元走强的经济动因1. 欧元区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

- 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指数回升,尤其是德国、法国等核心经济体数据向好,增强了市场对欧元区经济韧性的信心。
- 欧洲央行(ECB)通过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支出并推高利率,直接推动欧元升值,同时缓解了能源价格回落带来的通胀压力。
2. 美元疲软与美联储政策调整
- 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叠加美联储加息周期的不确定性,导致美元指数回落。市场对美元长期强度的担忧,促使资金流向欧元等非美货币。
- 美国提高对华商品关税至104%,但人民币对美元仍保持稳定,中国央行策略性允许人民币对其他货币贬值,间接支撑了欧元兑人民币汇率。

1. 经济独立性增强
- 欧盟正通过强化内部市场整合、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和数字技术投资,减少对中美供应链的依赖。例如,欧元区制造业的复苏部分得益于本土产业链的优化。
- 欧盟对华贸易态度趋于务实:尽管中美摩擦加剧,但欧盟仍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东盟),2025年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欧元走强有利于中国对欧出口,双方存在互利空间。
2. 政策平衡与地缘风险应对
- 欧盟在中美之间采取“双重对冲”策略:一方面避免过度卷入中美关税战,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中国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寻求战略自主权。
- 地缘政治风险(如乌克兰局势)促使欧盟更加重视内部经济安全,例如通过财政刺激稳定区域经济,间接支撑欧元汇率。
三、对中欧贸易及人民币汇率的影响1. 出口竞争力与汇率风险
- 欧元升值短期内可能削弱中国对欧出口竞争力,但中国通过引导人民币对欧元适度贬值(年初以来人民币对欧元已贬值约5%),部分对冲了这一压力。
- 企业需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例如采用外汇对冲工具或调整结算货币结构,以应对欧元波动带来的订单风险。
2. 人民币国际化与欧元角色
- 中国正推动人民币成为“不结盟国家”的参考货币,而欧元作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其稳定性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借鉴意义。双方在跨境支付系统(如CIPS与欧元区TIPS)的合作可能进一步深化。
四、未来展望与潜在挑战1. 欧元的可持续性
- 若美联储重启加息周期或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反弹,美元可能重获强势,欧元涨势将承压。
- 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持续性依赖能源价格稳定和供应链韧性,地缘冲突或能源危机可能逆转当前趋势。

2. 欧盟政策协调的复杂性
- 成员国间对华政策分歧(如德国务实派与东欧对华警惕派)可能影响欧盟整体战略的一致性,进而波及欧元汇率。
结论欧元汇率的强势既是欧元区经济韧性的体现,也映射出欧盟在中美博弈中的战略选择。欧盟倾向于通过强化经济自主性和多边合作,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这为全球市场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第三极”。

然而,欧盟中的主要成员国都是北约成员,历史上对华并不友好,与美国在战略同盟上,特别是在对华战略遏制上,有着相同的价值观。未来欧元走势仍需关注美联储政策转向、地缘政治风险及中欧贸易关系的动态调整。对于中国而言,深化与欧盟的互利合作,同时优化汇率管理机制,将是应对中美脱钩挑战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