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最强悍的一支部队就是由林帅统领的第四野战军。
第四野战军从北打到南,几乎是百战百胜,这支部队的领导班子由三位核心人物组成:林帅,罗荣桓,刘亚楼,三人分工明确,也正是有了他们三人齐心协力,四野才能成为一支强悍的部队。

然而,解放战争时期,四野南下任务还未完成,毛主席便将林罗刘三人拆散,还空降了两位干部。这就令人感到疑惑。,那么,这背后有什么隐情呢?
精兵悍将首先我们来讲讲第四野战军组建的背景,1945年8月,日寇在全世界各个战场接连失利,已是秋后蚂蚱,苏联的战事结束后,对日宣战,大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
中央军委命令,八路军冀热辽军区抽调掉一部分兵力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和苏军作战同时,也要在东北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很有必要的。

先后凋进东北的部队很多,初期共有11万人,林帅任总司令,罗荣恒任政治委员,刘亚楼任参谋长。
在苏军的配合下,我军很快就消灭了龟缩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部队还尚未喘息,蒋介石立刻向东北大举用兵,妄图把刚刚组建的抗日根据地及我党部队消灭。
我军一边应对国民党,一边在东北大力剿匪,还东北人民一个太平日子。
多年时间里,东北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忍辱负重,如今终于见到了为人民而战的队伍,青壮年踊跃参军。有些青年参军时喊出口号:我们一定要跟着部队走,把日本鬼子和反动派通通消灭!

时间来到了1948年1月,这一年,东北民主联军正式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部队连战连胜,把反动派打的溃不成军。
蒋介石惊异的发现,他抽调出的大军不仅没有消灭四野,反而让四野的兵力越打越多。这是因为解放军在东北有了根据地后深得民心,老百姓都愿意加入这支了不起的队伍来。
那时,四野的核心领导是林帅,罗荣桓,刘亚楼,林帅和刘亚楼主抓军事,罗荣桓专抓政治,他们三人配合的天衣无缝,部队的官兵对他们下达的作战命令无不听从,战士们明白,跟着这三位领导,保准能打胜仗。
实际上,四野是在1949年才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番号的,但在有番号之前,部队为了方便区分,已经惯将东北人民野战军称之为四野。

中央对林刘罗三人的配合很是满意,因为四野不仅在战斗中捷报不断,还在解放区赢得了民心,并巩固了经济,帮助当地生产。
可以说,四野在东北是身兼多职的,打仗只是其中之一。但正当四野一路所向披靡时,毛主席却向四野空降了两名干部。这让人感到不理解,其实,这背后另有深意。
各担重任先来说罗荣恒,作为我军极为优秀的政工干部,罗荣恒能文能武,要知道,就在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恒长期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他打仗政治两手抓,中央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在四野,罗荣恒同样身兼多职,他不光抓政治,还要负责后勤,兵员,干部安排等多项事宜。因为常年的操劳,这位优秀将领患了病。
其实,在赶赴东北以前,罗荣恒就向毛主席表示,自己的身体不好,去了东北怕难担当大任。但毛主席明白,东北的局势非常复杂,四野刚刚组建,非常需要罗荣恒。
即便对这位同志的病情非常关心,但毛主席还是不得不忍痛让罗荣恒抱病赶赴东北。
几年时间,从刚组建时的十万人到百万雄师,四野能有如此强悍的实力离不开罗荣恒没日没夜的操劳。
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后,罗荣桓元帅病倒了,他必须接受治疗。毛主席命令,罗荣恒不能再随部队征战下去了,得要留在天津治疗。

就这样,罗荣恒离开了四野,而刘亚楼参谋长呢?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参谋似乎就是个辅助工作。
其实不然,刘亚楼有极高的军事指挥水平,光说天津战役就是他实力最好的证明,在刘亚楼的指挥下,部队仅用了29个小时就拿下了天津这座大城市。在四野,刘亚楼的存在举足轻重。
空降平津战役结束后,我军的人数足有几百万,必须来一场军改,才能更好的统领部队。军改过后,四野已经有了四个满编兵团,相对于其他野战军,四野的实力仍然是最强悍的。
刘亚楼此时主动向上级申请调去14兵团任司令员,考虑到第14兵团刚刚组建,需要一位得力干将,毛主席就同意了这个要求。

当时很多将领都觉得,毛主席将刘亚楼调到第14兵团后,四野就少了两位核心领导,而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
这一点,毛主席已经考虑到了,他向四野补充了两名重要干部,第一名就是邓子恢,他和罗荣恒一样是我军优秀的政委,工作能力没得说。
第二名就是萧克。在我军的将领中,萧克资历很深,四野正要挥师南下,非常需要一位悍将,他就是不二人选。
之所以空降干部,最重要的一点是,林帅非常谨慎。用熟不用生。
通俗来说,他管用对和自己打过交道,知根知底的,而不用那些能力很强,但自己却不了解的,有点山头主义的意思。
在我党,这是大忌,毛主席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做出了空降干部的选择。

后来的战绩也证明,毛主席调去的两名干部没有一个是白去的,他们与林帅组成新的领导班子,四野一路南下,连战连胜。我们不得不佩服毛主席敏锐的战略思维及用人眼光,他的每一道命令里都暗藏着大深意,堪称妙手乾坤!
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之第四野战军_新浪军事_新浪网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088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