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前言
2月28日,喜马拉雅山脉印度“阿坎德邦”地区遭遇雪崩灾害,一群印度工人被大雪掩埋。
事件发生后,印度国防部派出大量救援队、无人机以及直升机,最终救出46人,8人不幸遇难。
由于雪崩发生在中印边境上,导致该事件备受中国民众关注。
那么,雪崩的起因究竟是什么?中印两国在边境线上又有哪些明争暗斗呢?
印度不顾生命危险也要“修路”
印度士兵遭遇雪崩的地点位于印度北部“阿坎德邦”,这里与喜马拉雅山南麓地质相连,冬天发生雪崩是常有的事情。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阿坎德邦的印度民众虽然不多,但当地人却很清楚,旁边的雪山就像是一个易爆的炸弹,人类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
可印度士兵却接收到国防部命令,要求他们在冬季在该区域进行大规模工程,修建加强边境军事的工事。
印度政府为了混淆视听,对外宣称是修建道路,以提升该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
但外界却心知肚明,印度士兵不顾生命危险也要修建的道路,很容易造成喜马拉雅山脉脆弱的生态系统,从而引发雪崩的风险。
根据相关记录得知,自中印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发生后,印度军队便对边境军事不部署愈发重视,在后续的几年时间里持续增兵,截止2024年已经在中印边境新部署了1万多名士兵。
士兵的陡然增加,势必对物资补给路线造成压力,毕竟想要养活这么多人,平日消耗的生活物资就是个不小的数目。
由于中印边境抵触偏僻,背后的道路又崎岖陡峭,若是还按以前的路线运送物资,已经难以满足上万名印度士兵的基本需求,所以修建新的道路迫在眉睫。
为了将大量的军用物资输送到前线,印度方面只能不停的修建道路,即使正值冬季,他们也不敢停歇。
理解了印度士兵为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修路之后,再结合喜马拉雅地区阿坎德邦的线路段,就能明白雪崩为何发生了。
按照当地的环境气候,冬季的最低气温常常低于零下30度,根本就没有办法施工。
为此,印度士兵在接收到命令之后,想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克服寒冷气候,在短短的5个月工程期限内“火力全开”。
正所谓时间紧任务重,印度施工队难免会采用一些“不得已的办法”赶进度,先不说工程质量能否取得保障,单单其不计后果的施工规模,就为其带来的惨痛后果。
印度人向来好大喜功,而这一传统也被官方政府默许,以至于印度施工队各个雄心勃勃,将施工段拉的很长,但完工效率却极差。
于是,印度军方在后续不断招揽当地民工,导致施工队伍愈发壮大,当各类器械轰鸣之际,雪崩这一危险也悄然来临。
雪崩酿成悲剧
2月28日,阿坎德邦境内前线施工的印度工程兵因深处腹地,在雪崩之后来不及逃离,大约有50多人被掩埋。
事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印度国防部就立刻组建救援队伍去往前线,但由于当地气候恶劣,外加上运输路线不完善,导致救援人员只能靠直升机以及无人机展开搜索。
好在施工队人员的聚集地相对集中,且沿着施工线路分布,救援队伍很快便锁定了目标。
在救援队搜寻了3天之后,所有的施工人员全部找到,其中共有8人死亡,46人幸存。
按理说,如此大规模的雪崩外加上零下十几度度的寒冷天气,能够坚持三天还没被冻死实属奇迹。
根据幸存者的描述,当时雪崩来临之际,他们不远处刚好有8个集装箱,距离较近的工人们不约而同的全都躲了进去,但也有部分人员距离太远,不幸被大雪冲走。
可即使身处集装箱之中,雪崩所携带的大量积雪依旧给他们造成强烈冲击,集装箱更是被冲击的翻了数个跟斗。
直到雪崩停止之后,一群人这才稳定了下来,可集装箱出口被积雪封堵,他们没有食物来源,为了活下去只能不断的挖掘雪层,以获取必须得氧气。
好在工人们轮流动手,虽未能挖出求生通道,但在大家体力即将耗尽之前,还是挖出了一个孔洞,否则被大雪压上60多个小时,没有饿死也早就憋死了。
在这漫长的3天三夜里,工人们每天只能靠雪水充饥,饿了渴了就抓一把雪放进嘴里,身体机能早已严重透支。
除了以上困难之外,寒冷成了夺取性命的最大威胁,因为同样是躲在集装箱里,有人却因为体能迅速下降后,无法抵于夜晚的寒冷被活活冻死。
这场悲剧无形中给印度政府提了个醒,为了所谓的面子和政绩,却无视自然规律,公然让施工人员置身于危险之中。
其次,印度救援队在明确遇难者位置的前提下,依旧用了3天多的时间才找到全部人员,在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援工作上,还有太多的空间需要提升。
印度对外的“说明”
雪崩事件的发生,让印度政府的工程实力备受外界质疑,尤其是对当地环境的勘测以及施工安全的管控。
为了让外界以及印度国民不过度解读,印度政府给出了雪崩发生的原因:“在前些天当地连续几日的降雨,加剧了积雪的不稳定性,而印度气象局部门明确对阿坎德邦地区发出过橙色降雪的预告。”
由此可见,此次悲剧的发生,主要责任并非是印度的能力问题,而是信息传递的缺失导致。
不论印度官方承认与否,我们都能很清楚的看到,印度自身的野心和视力是不匹配的,他们近年来急于在藏南地区投入资金用于建设军用工事,但却急功近利,以至于花费了无数冤枉钱。
整合能力的低效,是印度各方个面问题的综合结果,尤其是早在上世纪就规划建设的73中印公路,现如今也才完成27条。
工程进度缓慢也就罢了,工程质量也是相当差,甚至都闹出了“七十二小时建成,四时八小时垮塌”的笑话。
中印边境冲突不断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印度就一直妄图通过打压中国来树立自己的大国威望。
而中印边境地区对印度来说不只有政治利益,其中的资源也是印度急缺的。
喜马拉雅山脉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印度对此垂涎已久,间接导致中印双方在边境冲突不断。
对于此种历史遗留问题,远不是一场谈话能解决的。
所以,即使印度的军事工程错漏百出,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反而要时刻做好高度警惕。
试想一下,网友眼中如此不堪的印度都能成为一大麻烦,若是他正经起来岂不是更加危险。
参考信源:新京报2020-07-01《从洞朗到加勒万河谷:印度走火入魔的“边境基建竞争”》
参考信源:红星新闻2024-03-15《“印度在中印边境新部署1万名士兵”,国防部回应》
参考信源:潇湘晨报世界观2025-03-04《印度北部雪崩已致8人死亡,8个集装箱挽救数十名工人的生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