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以前五一放7天,现在却改成五天还得调休,原来都是他的建议

光梦说 2025-04-24 13:54:49

前言

五一假期就要来了,你是不是已经开始盘算着去哪玩儿?但仔细翻看日历却发现,怎么放5天假还要补班?

以前的五一假期可是直接放7天,被人们称作“五一七天乐”,现在咋就变成这样了?

网友们吵得热火朝天,有人更是直接开喷:“这调休制度究竟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

停留在回忆中的“五一七天乐”

表面上五一劳动节放五天假,但仔细核对之后发现,将节前节后原本休息的时间抛去,到头来只放了1天。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放假方式,不仅无法让工作者舒心的享受假期,反而因为调休导致节前节后连续工作累成狗。

于是,每至五一节前夕,此类吐槽便会在网络上疯狂刷屏,人们纷纷诟病调休方式的不合理之处。

2025年的五一假期,依旧延续着调休模式,而那些能够休息五天的在职人员还算是好的,国内充斥着大量只有单休的公司,这些群体不仅要听从调休安排,就连假期也只有3天而已。

面对严重注水的假期,自嘲牛马的打工人早已对节假日不再抱以期待,反而是希望假期少一点,不要影响正常的休息节奏。

说到底,不是劳动民众不想休息,实在是节假日的套路太多,尤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公司企业,恨不得让员工们连续上半个月的班来补假期。

退而求其次是无奈之举,可在当年,五一劳动节可是实打实的连放7天假,堪比国庆节的第一梯队假期。

不过整体来看,五一七天假期并未持续太久,以至于其成为了无数七零后和八零后的美好回忆。

新中国成立后,长时间处于一个农业国家,直到改革开放的到来,各大工厂和企业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门务工的人员也急速飙升。

然而,在前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实行的都是单休制,劳动民众每周都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这对忙碌的他们而言,与其说是休息,不过是挤出点时间去处理生活上的琐事,根本谈不上放松和休闲。

但按照当时的中国经济情况,我们无法学习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只能让广大劳动人民孜孜不倦的辛苦劳作,从而增强国家实力。

时间来到1999年,国家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这才选择将目光聚集在本国民众身上,通过刺激消费的手段拉动“内需”,从而挺过金融危机。

想要拉动内需,刺激民众消费,肯定不能是让那些挣钱的打工者继续待在工厂里,不然去哪里消费,反之则要想办法让他们走出工厂,流动起来。

延长假期成为了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国家随即出台了黄金周政策,将春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统一进行延长,形成了长达7天的连续假期。

事实证明,人们有了长假期之后,会主动走出门消费的。2000年,第一个五一黄金周正式亮相,全国出游人数高达4600万,旅游收入高达180亿元,彻底点燃了消费市场。

有了可观的数据支撑后,后续的黄金周政策继续执行,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更是呈几何上涨。

然而,五一黄金周仅仅持续了7年之后,国务院便于2007年底,修订了放假法案,明确表示从2008年起,五一假期从7天减少为3天。

7天变3天,这少了一半还要多,国民自然是不愿意答应啊,各个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知晓背后原因。

参考信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07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谁发明的调休?

经过人们的了解,发现五一黄金周假期的调整竟是因为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的意见。

2006年,蔡继明时任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经深入调研与审慎思索后,他郑重提议缩短五一假期,将其由7天调整为3天。

根据蔡继明教授团队的调查报告得知,五一黄金周虽然在拉动经济方面取得了不错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黄金周期间,大量的游客集中出行,导致各大景点人头攒动,民众的出行体验严重下降,根本就达不到放松休闲的效果。

其次,七天的长假期过后,很多人不能快速回归到工作中来,甚至不少人出现懈怠情绪,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基于以上两大问题,蔡继明教授建议缩短假期时间,降低人们出行的欲望,从而在拉动经济和放松休闲之间做出平衡。

蔡继明教授认为,三天的假期能够使得一大部分人取消出行计划,回归到生活中,解决一些因工作繁忙而遗留的生活问题。

而那些依旧有出行计划的人群,则能够继续带动消费市场的增长,虽然没有了之前的显著效果,但此时国家已经度过了经济危机,不再对内需消费过度依赖。

于是,在2007年底,国务院修订了放假办法,采纳了蔡继明教授的部分建议,自2008年起,将五一假期从7天削减至3天。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常说的五天假之中,只有三天是国家的强制性假期,而另外两天则需要用正常的休息日来补。

这也是后来被网友吐槽最多的调休模式,明明是无忧无虑的假期,却需要提前计算日子,而节假日前后的补班更是让许多劳动者感觉在跑“马拉松”,让人直呼“累觉不爱”。

被网暴该不该?

随着五一假期被调整一事持续发酵,蔡继明教授被推至了风口浪尖,成为了全网口诛笔伐的对象。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网络可不像如今这么发达,但蔡继明依旧遭受了一场规模庞大的网暴,可见假期调整关乎着全国几亿劳动者的切实利益。

一些人在不了解全貌的情况下对蔡继明教授进行人肉搜索,恶意辱骂,他们将自己对调休制度的不满,全部发泄到了蔡继明教授身上。

可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如果你真的了解过,或许就不会认为仅凭他一个人,就能改变关乎国民的假期安排了。

蔡继明最初提出的调休制度,是计划通过调休的方式,来提高假期安排的灵活性,而假期时间的缩短,他则要求通过其他节假日补充回来。

简单来说,就是一次性放假时间缩短一点,节假日次数安排的多一点,如此一来大家可以错峰出行,避免集中化造成交通拥堵,出行体验感变差。

除此之外,蔡继明还呼吁全面推行“带薪休假制度”,人们在出门消费的同时,也能拿到相应的工资,如此能更进一步的提高游客的消费欲望,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然而,在现实的政策推进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蔡继明教授的预期发展,唯独“缩短假期”这一建议被采纳。

参考信源:澎湃新闻2014-09-30《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国庆黄金周淡出前提是落实带薪休假》

带薪休假制度因为各种原因被搁置,毕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属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到最后,蔡继明成为了最大背锅侠,生活陷入了无尽困扰,甚至还因此同百度打了场官司。

结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众对科学假期安排的期待越来越强烈,而带薪休假迟迟无法落实,也是热门关注的焦点之一。

但我们也不能太过心急,因为政策的调整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之间进行平衡,国家不会忽视劳苦大众的心声。

0 阅读:18

光梦说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