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汤汤说科技
想让孩子直观感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两个纸杯、一根棉线,“汤汤说科技”教你复刻童年经典“土电话”,解锁声学物理第一课!
材料清单(安全儿童版)纸杯(2个,底部越硬越好,推荐奶茶杯)
棉线(2米,首选光滑尼龙线,传导更佳)
牙签/火柴棒(2根,钝头处理)
胶带+剪刀
吸管+气球=喷气赛车?10分钟打造气压动力车,牛顿定律玩起来!
吸管+气球=喷气赛车?10分钟打造气压动力车,牛顿定律玩起来!
三步科学制作1️⃣ 振动接收器——纸杯的“鼓膜改造”
纸杯底部中心扎孔(孔径≈2mm),将棉线一端穿入杯内,末端系住牙签,胶带固定防脱落。
关键细节:棉线需绷直拉紧,牙签与杯底保持垂直,确保振动传导效率。
2️⃣ 传声链路——棉线的“声波高速公路”
另一纸杯重复步骤,两杯间棉线长度建议1.5-2米(过短无实验效果,过长易松弛)。
防干扰设计:棉线悬空不触碰其他物体,避免振动能量散失。
3️⃣ 声学调校——让对话更清晰
湿润棉线(减少纤维摩擦杂音)或涂蜡(减少空气阻尼),对比实验效果。
杯口覆盖保鲜膜(模拟鼓膜),观察振动幅度与声音响度的关系。
振动传递:说话时杯底振动→棉线传递机械波→另一杯底共振发声(无需空气介质!)。
固体传声优势:棉线中声速≈2000m/s,比空气中340m/s快近6倍,能量衰减更小。
张力影响:棉线越紧,固有频率越高,高频声音(如女声)传递更清晰。
实验与探索基础任务:一人对杯口说话,另一人听筒贴耳,测试最远有效距离(典型数据:棉线5米仍可传声)。
变量挑战:
材质对比:棉线 vs 鱼线 vs 毛线,哪种传声最佳?
介质干扰:棉线中间悬挂铃铛,观察振动如何被“拦截”。
创意延伸:三人用三杯连成“电话网”,研究多节点传声规律。
安全与细节优化⚠️ 使用牙签时需家长陪同,尖端磨平或用胶粒包裹。⚠️ 避免用力拉扯棉线,防止纸杯边缘划伤皮肤。⚠️ 实验后回收材料,棉线可重复使用,践行环保理念。
教育场景拓展历史科普:讲述19世纪早期电话原理,对比贝尔发明与现代手机差异。
生物联想:类比人类耳膜与杯底振动的相似性,理解听觉机制。
工程思维:用吸管加固纸杯结构,测试抗变形能力与音质关系。
吸管+气球=喷气赛车?10分钟打造气压动力车,牛顿定律玩起来!
问题:听不到声音?→ 检查棉线是否松动(重系牙签并拉紧)。
问题:杂音太大?→ 改用单股缝衣线,或在安静房间测试。
问题:杯子易变形?→ 杯内垫入硬纸片,或升级为塑料杯。
结语从“土电话”到“5G时代”,振动与波的故事贯穿人类文明。关注“汤汤说科技”,下期教你用易拉罐和冰块制作“温差发电机”,零成本点亮LED!
(图文示例:振动传递动效图/材质对比实验表/亲子对话实拍)#声学实验 #亲子科普 #物理启蒙
小贴士:尼龙线某宝搜索“风筝线”,10米仅1元!夜间实验可在杯内放入发光二极管,声光联动更炫酷~测试悄悄话时,记得关掉电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