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42:是非对错自有公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香薇看历史 2023-10-23 14:07:00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7卷 !显宗成皇帝下

建元二年(甲辰,公元三四四年)

原文:赵平北将军尹农攻燕凡城,不克而还。

赵国的试探性攻击,试探燕国虚实,看看刚刚经历完灭国之战的燕国,实力如何。如果顺利克城,赵国必然大举进攻,趁机灭燕。结果,不克!

备注:

凡城:在今辽宁营州西南

原文:汉太史令韩皓上言:“荧惑守心,乃宗庙不修之谴。”汉主势命群臣议之。相国董皎、侍中王嘏以为:“景、武创业,献、文承基,至亲不远,无宜疏绝。”乃更命祀成始祖、太宗,皆谓之汉。

赵国赵揽观测到的是荧惑守房,汉韩皓观测到的是荧惑守心,其实都是一个天象,只是古人用眼观测不是那么精准,因为房和心紧挨着,所以出现了一个天象两个不同记载的误差。我们不用纠结这个问题。

我们想讲的就是不管对赵国的石虎还是汉的李势来说,他们作为一方土地的王,都很把自己当回事,都很担心这个天象带来的灾祸会影响到自己,所以都要认真的研究一番,寻求消解之道。石虎为此杀掉了王波一族,很无耻!

而汉太史令的解释,表明他的政治倾向就比较正能量。我们知道李势的父亲李寿是干掉堂侄李期之后,才坐上皇帝位置的,所以他登基后,就把自己的父亲李骧追尊为皇帝,并改立宗庙。相当于另立炉灶,把李特和李雄那一支给撇开了。人物关系见下表:

景皇帝:李特

武皇帝:李雄

献皇帝:李骧

文皇帝:李寿

李寿的这种行为其实也挺无耻,基本上全盘否定了李特和李雄两父子为汉的建立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后世不再给他们隆重的祭祀了,而祭祀在古代绝对是很重要的事情,一点都不能马虎。

他们虽然选择性忘记了李特和李雄父子,但是群臣中还是有人记得的,所以借着李势让大家议论天象的时机,相国董皎和侍中王嘏就借机呼应韩皓的说法,所以他们说:景、武创业,献、文传承,都是一家人,关系本就不疏远,应该同样享受国家祭祀。

同样一个天象,石虎和李势不同的处理方式,司马夫子把他们同时收入《资治通鉴》中作为对比,他没有赞扬李势,也没有批判石虎,但是阅读者会有自己的评价。

是非对错自有公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夫子高明!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