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会谈暴露深层分歧黑海停火难掩战略博弈

吕露谈 2025-03-27 16:59:02

美俄乌三方在72小时内完成"背靠背"会谈后,分别发布内容迥异的声明,这场被称作"穿梭外交"的谈判暴露出各方难以弥合的战略裂痕。尽管美国宣称达成黑海航行安全共识,但核心利益冲突使停火前景蒙上阴影。

根据白宫声明,美俄乌就黑海非军事化达成三项原则:禁止武力威胁商船、防止民用船只军事化、保护能源设施。美国承诺协助俄罗斯恢复年产值240亿美元的化肥出口,并降低海上保险费率。然而莫斯科旋即提出附加条件,要求解除对俄金融机构SWIFT禁令及船舶保险限制,否则协议不予执行。

国防部长乌梅罗夫划定红线:俄军舰若越过东经32度线,乌军将启动自卫机制。这相当于要求俄黑海舰队退回塞瓦斯托波尔母港,与俄方主张的"历史性海域"主张形成直接冲突。

特朗普政府此次展现出矛盾姿态:既承诺推动俄农产品出口解禁,又批准向乌移交价值3.2亿美元的海岸监控系统。这种"既给胡萝卜又递棍棒"的策略,暴露美国在控制冲突规模与维持对俄压力间的摇摆。值得关注的是,美俄谈判代表在能源领域达成技术共识,双方同意建立"安全半径",避免攻击对方电站及输油管道,这被视作防止2022年北溪事件重演的关键机制。

尽管美方宣称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泽连斯基明确表示领土问题未获进展。俄方控制的乌东四州及克里米亚归属权,仍是横亘在实质停火前的终极障碍。值得玩味的是,白宫声明全文11次提及"黑海"却避谈"领土完整",这种刻意模糊化处理,折射出美国不愿深度介入地缘划界的谨慎态度。

根据莫斯科与华盛顿的保密条款,黑海商船护航将于4月15日启动试点。但俄海军在黑海西南部演习持续至4月10日,与乌方划定的安全区存在200海里重叠区域。更严峻的是,3月26日敖德萨港遭无人机袭击事件表明,非国家武装力量可能成为破坏停火的关键变量。

这场28小时的酒店会谈央视虽暂时缓解了黑海粮食危机,却未触及战争根源。当美国着力管控危机外溢、俄罗斯争取制裁松绑、乌克兰固守安全红线时,真正的和平曙光仍需突破结构性矛盾。正如日内瓦安全研究中心专家所言:"利雅得共识就像沙筑的堤坝,可以暂时阻隔浪潮,却经不起深层海流的冲击。"

0 阅读:4

吕露谈

简介:视野之内皆是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