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债市整体走牛。
Wind数据显示,代表债市整体表现的中债净价综合指数2024年上涨4.55%,创历史新高,对债市来说是非常可观的收益水平。
中债净价综合指数2024年表现

数据来源:Wind
2025年开年,债市依然强劲。
1月2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6077%(收益率下行意味着债市走强)。
1月3日,某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继续下行,报1.5990%,已下破1.6%。
从“破2”到“破1.6”,仅用时一个月(2024年12月2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破2%)。
这波债牛走得又快又急。
问:债市为何持续强势?
近期经济金融数据显示基本面延续波浪式修复,12月政治局会议强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适时降准降息”,市场一致性预期较强,提前定价货币宽松预期。
央行虽暂时没有降息降准,但通过买入债券及买断式回购在12月注入1.7万亿流动性,且机构“抢跑”交易跨年行情,利率顺势下行。
再加上权益市场近期调整,风险偏好较为利好债市,债市整体继续走强。
如何看待当前债市?
持续强势后,债市短期止盈压力或将显现。不过当前政策面逻辑对债市或仍有支持,后续需重点关注政策面会否进一步加码刺激力度。
同时也要注意几个重要影响因素:
第一,跨年行情演绎程度
据国投证券统计,从历次跨年行情的幅度和持续时间来看,2024年底-2025年开年的这一轮跨年行情或已接近近年来的最大值,且演绎速度更为迅猛。
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动幅度为例。截至今年1月3日,近45个交易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累计下行54BP;相较而言,2019-2020年跨年行情最大下行幅度为56BP,且用时78个交易日。
换句话说,从历史经验来看,债市本轮行情或已演绎得比较充分。
第二、汇率与资金面
央行在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会议中提到将“择机”实施降息降准,但“择机”的时机可能需要综合考虑汇率压力、外部环境及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从季节性角度来看,1月首周通常是流动性最宽松的阶段,如果今年1月未能迎来降息降准的落地,后续资金中枢震荡上行(债市走弱)的概率可能较高。
另外,汇率或将短期内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要变量。
第三、风险偏好回摆的可能
近期市场风险偏好快速回落,风险偏好存在反复摆动的可能,对债市会带来扰动。
第四,倒挂程度
资金端和资产端倒挂程度较高。以DR007为代表的利率中枢仍在1.7%附近,与除超长端以外的国债利率均构成倒挂。
第五,节日影响
从过去几年的数据看,2021年至2024年年初至春节前,债市主要呈现两种不同状态:
(1)2021年、2023年年初至春节前,资金利率中枢明显上移,对应看到基本面回升向好,信贷迎来“开门红”,宽信用进程持续推进,央行操作注重均衡投放甚至逐渐回归常态化,债市相对走弱。
(2)2022年、2024年年初至春节前,资金面整体均衡宽松,资金利率中枢相对平稳,对应观察到基本面待进一步修复,央行均有降准降息操作,呵护节前流动性平稳,债市表现偏强,利率呈现下行趋势。
2025年春节在1月28日,春节前两周资金面可能会有季节性小幅收敛压力。但预计央行或有望配合对冲利率债供给以及春节前取现需求增加带来的资金缺口,不排除降准可能性,债市或可顺势而为。
近年来我国债市牛长熊短特征较明显,Wind数据显示,中证全债指数在2004-2024年的11年里,仅有1年是下跌的。
万得全A和中证全债指数表现

数据来源:Wind
债券是收息资产,主要且确定的收益来源是票息收益,理论上可视为“赚取货币时间价值”的投资品种,是资产配置重要的底仓资产。
不过债券投资专业性较强,且投资渠道相对股市而言不那么“方便”,多在银行间交易(机构投资者),对个人投资者不那么“友好”。
对债券投资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关注相关的债券基金。
主要参考资料:国投证券《债市“开门红”,还有风险吗?》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