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患者,听人说多喝矿泉水对身体好,富含多种矿物质。于是,他每天大量饮用矿泉水,甚至一天能喝好几升。可没过多久,他就感觉身体不对劲,出现了水肿、乏力等症状。来医院一检查,肾脏功能指标出现了异常。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话题,矿泉水虽好,但喝多了可能反而伤肾,尤其是这两类人,一定要注意每日饮水上限。

水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健康成年人体重的 50% - 60%。它参与身体各项生理活动,像营养物质运输、新陈代谢废物排出等都离不开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气候
温和、身体活动水平的情况下,成年男性每天推荐饮水量为 1700 毫升,成年女性每天推荐饮水量为 1500 毫升。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体通过肾脏排尿、皮肤出汗、呼吸等途径会不断流失水分,需要及时补充,才能维持身体正常运转。
矿泉水的特点矿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像钙、镁、铁、锌等。这些矿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益处,比如钙有助于骨骼健康,镁参与多种酶的激活等。不过,正因为它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对于某些特殊人群来说,大量饮用可能带来问题。

肾脏就像身体的 “过滤器”,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当肾功能不全时,肾脏的过滤和排泄功能减弱。矿泉水中较多的矿物质,如钙、镁、钠等,肾脏无法正常代谢。长期大量饮用,会使这些矿物质在体内堆积,导致钠潴留,引起水肿,还可能诱发高血压,加重肾脏负担,加速肾功能恶化。研究表明,肾功能不全患者如果过量摄入高矿物质的矿泉水,肾小球的过滤压力会显著增加,约有 30% - 40% 的患者肾功能指标会在半年内明显下降。所以,肾功能不全者饮用矿泉水一定要谨慎,每日饮水量需严格控制。
一般来说,这类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应根据尿量和身体水肿情况来定。如果尿量正常,没有明显水肿,每天饮水量可控制在 1000 - 1500 毫升;若尿量减少或有水肿,饮水量要相应减少,甚至控制在 500 - 1000 毫升。具体的量,建议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检查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给出更精准的建议。
心脏功能受损者心脏功能受损,比如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大量饮水后,身体血容量迅速增加,心脏需要泵出更多血液,负担会明显加重。矿泉水也不例外,过多饮用会使循环血量短时间内上升,加重心脏负荷,可能诱发急性心衰。数据显示,心脏功能受损者中,约 20% 因一次大量饮水(超过 2000 毫升),在 24 小时内出现了心功能恶化症状。所以,这类人群饮水要少量多次。每天的饮水量一般控制在 1000 - 1200 毫升左右比较合适。可以把一天的饮水量分配到各个时段,每次喝 100 - 150 毫升,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进水。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观察尿液颜色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果尿液颜色呈透明无色或淡黄色,说明饮水量基本合适;若尿液颜色深黄,那就提示身体缺水,需要增加饮水量。另外,正常情况下,一般健康成年人每天上厕所 4 - 8 次。如果排尿次数过少,可能饮水不足;排尿次数过多,且不是因为摄入过多利尿食物或饮品,那就要考虑是否饮水过量。
除了控制饮水量,还有这些饮水注意事项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当感觉到口渴时,身体其实已经处于一定程度的缺水状态了。长期这样,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定时饮水。饮水时间要分散:不要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应把一天的饮水量均匀分配到各个时间段。比如早上起床后,可以先喝一杯 200 毫升左右的水,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餐前半小时到一小时适量饮水,有助于消化;下午和晚上,每隔 1 - 2 小时喝一次水。选择合适的饮品:除了矿泉水,白开水是最适合大多数人的饮品。如果觉得白开水没味道,也可以喝淡茶水、柠檬水等。但要尽量少喝含糖饮料和酒,这些饮品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其他不良影响,比如含糖饮料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肥胖,增加患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矿泉水虽然有其独特的营养价值,但并非喝得越多越好,尤其是肾功能不全者和心脏功能受损者这两类人群,一定要注意每日饮水上限。希望大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饮水,保持健康。如果对饮水还有疑问,欢迎随时咨询。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