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刷到过用烟嗓唱'没座儿'的搞笑视频吗?"最近娱乐圈这场维权大战,给所有短视频创作者敲响了警钟。



4月24日晚,歌手杨坤突然在微博抛出一篇千字长文,把持续半年的"四川芬达模仿事件"推上风口浪尖。这对网红组合,去年因模仿杨坤沙哑唱腔改编的"扔泥巴"魔性视频爆红,相关话题播放量超8亿次。


起初杨坤工作室并未在意,毕竟模仿明星的短视频每天能产出上万条。但事情在春节后发生转折——这对网红开始戴着假发扮女装,用夸张表情翻唱《无所谓》,歌词里甚至出现"不如回家种地瓜"等明显丑化的内容。更令人意外的是,在被平台删除20余条视频后,他们竟在直播间里哭诉:"我们只是普通打工仔啊!"

知情人士透露,杨坤团队曾通过中间人调解,提出只要删除不当内容并公开道歉即可和解。可就在道歉视频发布第三天,这对网红发布新歌《你礼貌吗》,用戏谑语气唱道:"你礼貌吗"。这种反复横跳的操作,最终让杨坤决定拿起法律武器。

其实明星维权并非新鲜事。从葛优起诉"葛优躺"表情包获赔40万,到蔡徐坤给B站发律师函,每个案例都在界定着娱乐与侵权的边界。中国政法大学王教授指出:"模仿属于合理使用范畴,但当模仿造成公众混淆或损害艺人形象时,就可能构成名誉权侵害。"

这场风波也撕开了短视频创作的灰色地带。有MCN机构负责人坦言:"现在很多团队专门盯着明星特点做夸张演绎,因为越有争议流量越高。"数据显示,去年涉及明星肖像权的诉讼中,短视频平台案件占比达67%。

目前四川芬达账号已被永久封禁,但他们的模仿视频仍在其他平台传播。就像网友"音乐老炮儿"评论的:"玩梗要适度,创作自由不能践踏他人尊严。"这场看似娱乐的闹剧,或许能让更多人明白:流量狂欢的背后,永远站着不可逾越的法律底线。

没座!这不是模仿,而是超越!
学啥模仿啥不好?非要学驴叫,不告你告谁![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