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1616-1626)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响之深。
“崇德”(1636-1643)
“顺治”(1644-1661)
“康熙”(1662-1722)
爱新觉罗·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是顺治帝的第三子。玄烨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是清人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次年改元“康熙”。顺治时,前明的残余势力及各地主要抗清武装,基本上被消灭,华夏一统的理想得以实现。对清人来说,打下“江山”后实现国泰民安,是新的时代主题。“康熙”二字就反映了这一理想。康,安宁;熙,兴盛。康熙,即“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
“雍正”(1723-1735)
爱新觉罗·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康熙帝的第四子,初封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即位,次年改元“雍正”。雍正是借权臣的力量继位的,在夺位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手段,参与夺位的诸弟多不得善终,康熙帝的许多近臣也遭到贬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当性,在当时就受到怀疑。“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乾隆”(1736-1795)
“嘉庆”(1796-1820)
爱新觉罗·颙琰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是乾隆帝的第十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庆”。庆,普天同庆。“嘉庆”的意思是“嘉亲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
“道光”(1821-1850)
爱新觉罗·旻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嘉庆帝的长子。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次年改元为“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辉”。在他统治时期,鸦片战争爆发,清朝走向衰落。
“咸丰”(1851-1861)
爱新觉罗·奕詝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是道光帝的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次年改元“咸丰”。咸,普遍;丰,富足。“咸丰”意思是“普天之下,丰衣足食”。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咸丰”二字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愿望。
“同治”(1862-1874)
“光绪”(1875-1908)
“宣统”(1909-1912)
爱新觉罗·溥仪是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的长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了重病,在他临死前,慈禧太后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由于光绪帝无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半个多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次年改元“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