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怡人出道六年没工资#话题引爆热搜,乐华娱乐老板杜华在自制综艺中直言:"艺人要先还清公司培养成本才能分成"。这番言论撕开了娱乐圈残酷生存法则的遮羞布,更让顶流王一博的吸金神话成为资本游戏的绝佳注脚——当新人在温饱线挣扎时,这位"乐华印钞机"半年就为公司创收5亿,自己却未获股权回报。
【乐华式生存法则:先还债再分钱】杜华在节目中首次披露的"行业潜规则"令人咋舌:新人需偿还公司投入的培训、包装、宣发等成本后才能参与分成。以EVERGLOW女团成员王怡人为例,出道6年仍处于"负资产"状态,这意味着练习生时期包食宿的"恩情",要用职业生涯来偿还。
这种模式本质上将艺人异化为"投资产品"——公司像赌场庄家,用流水线培养的练习生押注市场。据业内人士透露,培养一个女团前期投入高达3000万,而能盈利的团体不足20%。这种"广撒网"策略下,无数新人沦为资本游戏的牺牲品。
【被"卖身契"困住的青春】更残酷的是长达12年的合约枷锁。参考花开半夏公司旗下光合少年梓渝的案例,这些20岁出头的年轻人即便遭遇职场暴力,也因天价违约金无法脱身。按照行业标准,艺人需用整个黄金期为公司"打工",若发展不顺甚至可能倒欠公司债务。
这种制度设计下,艺人如同签下现代版"卖身契":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底薪保障,成名前连外卖员都不如的生存状态。即便被公司雪藏,合约期内也不能另谋生路,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困境,正是饭圈常说的"练习生地狱"。
【顶流王一博的资本博弈】当新人还在生存线挣扎时,王一博已化身乐华的"超级提款机"。财报显示其2022年仅用4个月就创收5亿,代言矩阵覆盖30+国际品牌。但这位贡献公司60%营收的顶流,在乐华上市时仅获象征性股份,大股东仍是杜华和资本巨头。
这背后折射出流量经济的残酷真相:即便做到行业TOP,艺人仍难逃"高级打工人"身份。王一博合约即将在2024年到期,其去留将成为检验娱乐圈生产关系的重要风向标。毕竟在杜华的商业版图里,顶流也不过是更大号的"理财产品"。
从王怡人的"0工资"到王一博的"5亿神话",乐华模式撕开了娱乐圈华丽袍子下的虱子。当资本将梦想明码标价,当青春成为风险投资,这个造梦工厂里真正稳赚不赔的,或许只有手握"卖身契"的娱乐公司。而所谓顶流神话,不过是资本游戏中最耀眼的那个筹码。
注:本文基于网络公开信息整理,人物关系仅供娱乐参考。
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