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中国人迷信,一直对“科学技术”引以为傲的美国人,也迷信。
如果说,咱们的迷信来源于儒家文化,那么美国人的迷信就来自宗教信仰。
宗教,是美国立国的基础。
美国宪法中说“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所谓的“天”,指的就是上帝,“平等”,指的就是在上帝面前的平等。
“咖位”这么大的宗教,在美国也有“失宠”的时候!
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好莱坞当然不能错过这个 “刷存在感”的绝佳机会。
那是三十年前,布拉德·皮特二十出头,还没遇上他的两任前妻;
摩根·弗里曼还没被曝出性侵丑闻;
鬼才导演大卫·芬奇刚开始他的电影之路。
一部至今都让人津津乐道的电影,《七宗罪》,就这样横空出世。
有人说这是一部“黑色电影”。
的确,永远的黑夜、永远的阴天、永远在下雨,看完电影都觉得自己发霉了。
但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就,是对宗教的思考:
为什么有人痴迷得五体投地,有人嗤之以鼻?
为什么初衷是劝人向善,实际却成了为非作歹?
上个世纪末,美国正在经历一个剧烈的转型时期。
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神圣的宗教情结一时间荡然无存,人们唯利是图。
威廉,摩根·弗里曼饰演的老警长,是这座城市中和罪恶打交道最多的人。
作为经历过美国黄金时代的人来说,如今的世风日下让他深感无力。
影片开头,瓢泼的大雨,我们听到他绝望的独白:
“……如果在这座城市遇到危险,千万不要喊‘救命’,因为别人怕惹麻烦,不会救你,要喊‘救火’……”
他提出辞职,想要逃避荒诞的现实。
就在这个时候,“神圣”的连环杀人案,开始了。
威廉将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米尔斯一起,找出这位自诩上帝的凶手。
第一天,死者是一位异常肥胖的男子,他被凶手用枪顶着后脑勺,不停地吃了12个小时,最后因为胃被撑破而死,在犯罪现场,凶手写下“暴食”;
第二天,死者是一位唯利是图的律师,在犯罪现场,凶手写下“贪婪”。
老探长是一位虔诚的教徒,他立刻意识到,这是基督教的七重罪孽。
他认为,接下来,还会有五个人被害,他们将分别死于懒惰、淫欲、骄傲、嫉妒和愤怒。
这正是大卫·芬奇匠心独具的地方:运用大量的宗教隐喻。
除了这些罪状之外,还有什么呢?
影片的英文原名为《se7en》,只有一个字,这个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的数字,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它背后的宗教含义。
上帝用7天造出亚当,用亚当的第7根肋骨造出夏娃;
代表邪恶的撒旦,他的原身是有7个头的火龙。
影片中,也多次出现的数字“7”。
七次罪行,七场大雨;
电影开头,房间号以7开头;电影最后,见面的时间,杀手也定在7点。
这一切都是导演用心的设计。
然而,比导演还用心的,是凶手。
他把这场连环谋杀称为自己得意的“作品”;
把受害者的身体部位就像展览品一样陈列在家里;
在杀害一位富人时,他逼迫其从身上割下来一磅肉,这很明显是受到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启发。
凶手的名字,约翰·多伊,英文原名为JohnDoe。
这是美国法律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在法庭上,如果原告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就会用“JohnDoe”来指代。
导演旨在用这样一个名字告诉大家,凶手并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美国文化、美国大众。
为什么我们能从一个人身上看到美国的缩影呢?
一方面,约翰在美国现代教育中长大,是美国人生存现状的亲历者、参与者;
另一方面,他坚守着传统的教义,也就是美国的传统文化,这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是极少见的。
传统文化在利益和媒体横行的年代没有立足之地,受到人们不自觉的抵制,反映到约翰身上,就是心灵和精神的扭曲。
但是传统道德给他的使命感,又在激励着他给堕落的人们以启迪,所以,一个心理扭曲的人,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来完成自己被上帝赋予的神圣的任务。
就像他自己说的:
“你也只有在这个堕落的人间,才能说罪人的无辜的;我们在每个街角都能看到死罪,但是我们容忍,现在不一样了,我立下了榜样……”
他将善行变成了暴力,把感化变成了强迫赎罪,他打着道德审判的幌子进行赤裸裸的犯罪。
我们称之为“变态杀手”,一点都不过分。
但是令人错愕的是,他不是穷途末路,他拥有优渥的生活,丰富的物质财产,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有素养。
促成暴力的原始,只是因为他对信仰异常过分的执著。
杀手变态,他生活的社会也肯定是糟糕的
七次罪行,受害者来自各行各业,这是美国底层社会的群像,他们唯利是图,知名逐利,坐吃山空,蝇营狗苟。
在导演的镜头之下,这座罪恶之城中,唯一善良的人,就是女主。
她每次出现,场景、画面都会变得温和、明朗。
但她也未能幸免,最终成为罪行的牺牲者。
平民百姓在暴力前的无助、无力、无辜,昭然若揭。
更为讽刺的还不止如此。
米尔斯,代表正义的警察,因为“易怒”,被凶手利用,竟然也成了杀人计划的执行者!
导演究竟是想借此说明什么?
人永远不能赎罪,不能解脱?还是当今社会的混乱
不能否定信仰在信徒们经历磨难的时候所发挥的作用,这位极端的杀手也只是个例。
导演无意把过多的精力用来呈现血淋淋、赤裸裸的场景上,而是更侧重引导大家思考:
时代剧变,该如何处理过去与当下?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究竟会有多剧烈?
作者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爱外语、爱电影,自律的摆烂人。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关注,我们一起看电影、一起胡思乱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