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青春片”《狗十三》:冷漠、恐吓、恩威并施,父亲都这样吗

酷似兔李咖 2022-06-23 23:20:39

《狗十三》,这部残酷的青春电影,在2013年完成,直到2018年才上映。

因为种种原因,被禁了五年。

电影的导演,曹保平,其风格是现实的、黑色的,以拍警匪片、悬疑片见长。

《李米的猜想》,周迅金鸡奖称后;

《烈日灼心》,邓超金鸡奖称帝;

《追凶者也》,张译贡献表情包。

一个青春成长故事,在这一众作品中,乍一听,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小清新。

但实际真的是这样吗?

电影的名字,《狗十三》,在海报中是这样写的,《狗13》,狗B。

像极了寂静中的一声痛骂!

骂的是什么呢?

影片没有唯美的画面,没有悠扬的音乐;

女主角没有姣好的面容,穿着大大的校服,留着无精打采的长发,戴着牙套,长起了青春痘;

这不是伤痛文学,但揭起伤疤来,毫不逊色、毫不留情。

好不容易逃过家长管制的人,为了自我保护,面对被迫长大的痛,选择遗忘。

就像在电影开始,李玩说的:

“夏天会忘了冬天的冷,冬天会忘了夏天的热。”

但是,这些伤害,一直都在。

这不是一部新电影,想重新聊它,是因为最近引起大家热议的宋丹丹。

“宋丹丹窒息”。

很多人把这种窒息又尴尬的感觉归结为“代沟”。

我反而觉得这是一种“父权”思想的延伸。

掌控一切、不容反驳!

父权,在最开始被提出来的时候,就象征着一种强权。

在电影中,到处都充斥着父亲的肆意奖惩、作威作福。

起初,李玩不喜欢狗,父亲一厢情愿地选了一条狗作为礼物,还非常得意;

后来,李玩喜欢上了这只小狗,父亲却执意把狗送走,作为惩戒,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为所欲为!

两条狗的离开,意味着李玩的彻底妥协。

第一条狗,李玩给它取名爱因斯坦,从最初的讨厌,到后来的相依为命。

一天,爱因斯坦走丢了。

真正让李玩寒心的,是全家人坐在那里无动于衷,根本没想过把狗找回来,就像这十几年来大家从来没人在乎她的真实感受一样。

她怒吼:

“我不是非要一只狗!”

李玩不顾一切冲出家门,疯了一样在大街小巷喊着爱因斯坦的名字。

在找狗这场戏中,导演故意把时间拖得很长,情绪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李玩、家人甚至是观众,都忍无可忍。

这是李玩的控诉!

对父亲的管制、对成长的环境!

但换来的却是一顿毒打。

有着体格和身份优势的父亲居高临下,十三岁的小女孩毫无还手之力。

李玩的第一次反抗,失败。

第二条狗,是继母找来的,骗李玩爱因斯坦找回来了。

她对这只替身狗厌恶至极,但却在全家人围攻它的时候救了它。

从那天起,她叫它爱因斯坦,因为它像极了被孤立、被边缘化的自己。

这时的李玩已经开始妥协了。

爸爸带着新家庭回来,她却和“爱因斯坦”一起活得小心翼翼,寄人篱下一般。

但是退到一隅并没有得到善待。

弟弟调皮,被狗咬到,继母和父亲大怒,要把狗送到火锅店。

李玩苦苦哀求。

第二次反抗,失败。

这次,她没有大哭大闹,很快就接受了现实。

时间过得很快,李玩在竞赛中的成绩不错,获得了保送资格。

父亲设宴,亲戚来贺。

一个叔叔热情地为李玩夹菜,并说着“这是招牌,你可一定得尝尝”。

父亲、表姐、继母都紧张得屏住呼吸:

那是一盘红烧狗肉!

但是这次,李玩很乖、很平静,吃了一口,笑着说好吃。

父亲很开心,搂着女儿的肩膀,自豪地说:

“长大了,懂事了”。

到此处,曾经尝试反抗的小女孩,彻底妥协了。

大人世界的规则,她开始学得越来越好。

一个很可悲的事实,一直被欺凌的弱者会不自觉地向往强者。

即使曾经讨厌大人世界的规则,最终也都成为了让人讨厌的大人。

屠龙少年,变成了恶龙。

作者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爱外语、爱电影,自律的摆烂人;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关注,我们一起看电影、一起胡思乱想啊!

0 阅读:32
评论列表
  • 2022-06-27 11:00

    吃狗肉证明一个人心智成熟

    季耘爱电影呀 回复:
    但是好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