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解放军东部战区启动“海峡雷霆-2025A”军事演习。这次演习显示了解放军在俄乌战争中汲取经验的战略调整,重点演练对台湾能源供应的全面封锁与模拟打击。

中国海警的船只包围台湾岛,旨在切断其能源生命线。原计划抵达高雄港和台中港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被迫在海上漂流,最终被迫返航,突显了封锁的影响。
这次演习模拟了台湾能源进口中断的情况,检验了解放军在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解放军远程火箭炮部队演练攻击高雄港永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天然气储备库,模拟将其摧毁。
信息来源:2025-04-02 09:33·光明网{“海峡雷霆-2025A”!}

这次演习不同以往,解放军首次将打击台湾能源设施作为优先目标,这意味着未来台海冲突中,能源可能成为关键战场。这暗示着,战争不再仅仅局限于军事对抗,能源供应可能成为影响战局的重要因素。
此次演习中,解放军展示了强大的火箭炮力量。中国火箭炮技术进步显著,从早期的PHL-03发展到现在的PHL-16,已建立起涵盖各种型号和射程的完整系统。

以PHL-16火箭炮为例,它的射程达到600公里,这意味着其火力可以覆盖整个台湾岛。这表明中国火箭炮的打击范围有了显著提升。
军事专家指出,解放军的远程火箭炮具有颠覆现代战争模式的潜力,因为它能形成压倒性的火力优势。这种武器也被形容为战场上“不讲理”的存在,它能够实施饱和攻击,让敌方难以有效防御。

即便美军先进的近程防御系统,在面对数量众多的火箭炮同时袭击时,也很难完全拦截,无法保证关键区域的安全。
解放军的能源打击展现出精确和彻底的特点。首先,他们会使用超远程火箭炮,集中火力,精确打击关键的储气罐,目标是将其彻底摧毁,以切断对方对军事行动的能源供给。
信息来源:2025-04-03 00:51·看看新闻{解放军雷霆之势斩"独"道 岂容外部势力说三道四}

紧接着,他们会出动携带武器的无人机进行全面扫荡,对所有的天然气相关设施进行二次摧毁,彻底消除任何恢复的可能性。
这种攻击模式旨在确保能源供应中断,从而削弱对方的军事能力,以实现战略目标。目标选择非常谨慎。首先打击电力系统,包括电网和变电设备,特别是雷达站等耗电量大的设施。

接着攻击储油设施、大型工厂和军工厂等固定地点,这些都是维持台湾战时经济和军事运转的重要环节。
可以认为,首要目标是瘫痪台湾的能源供应和军事工业基础,使其难以维持抵抗,这些节点都经过了仔细研究。

解放军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是,集中力量瘫痪台湾的能源供应系统。这将导致台湾社会的基础设施和经济运行停摆,使其无法维持长时间的抵抗。
这种策略目标明确,旨在从根本上瓦解台湾的战争潜力,让其无法进行持久作战,从而加速冲突的结束。

历史上一些战争的例子表明,攻击能源设施对于迅速结束战争非常重要。例如,二战期间,盟军轰炸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瘫痪了伊拉克的电力系统。
这些事件都说明,摧毁敌人的能源供应是一种有效的战术。解放军把能源设施作为潜在的攻击目标,这表明他们借鉴了历史上的经验,希望能够迅速解决问题,清除“台独”势力。

摧毁电厂、炸毁变电设备,表面上看方法很极端,实际上是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台湾的电力网络和变电设备已经老化,统一之后肯定需要进行大规模重建。
与其在旧的基础上修补改造,浪费资源,不如采取更加彻底的方式,直接推倒所有旧设施,然后重新建设全新的电力系统。这样能够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效率。

这样做看似破坏,实则能为未来台湾提供更可靠、更高效的电力供应。彻底重建才能确保电网适应未来的需求,为台湾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放军攻台策略的另一特点是公开部署。他们会将作战计划提前透露给台军,让对方清楚认识到自身处于弱势地位,但却无法扭转局面。
信息来源:2025-04-02 17:37·环球网{什么是“海峡雷霆”?新代号释放何种信号?热点回应}

这种战略上的自信来自于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时也展现了他们迅速解决问题的决心。解放军相信能够以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在短时间内掌控局势。
解放军若攻击台湾的能源设施,意图通过摧毁电力、燃料等供应,从根本上削弱台军的抵抗能力。

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剥夺台军持续作战所需的物资保障,进而动摇他们的作战决心和心理防线,使他们无法维持长期的抵抗。
通过摧毁能源供应,解放军试图让台军陷入物资匮乏的困境,最终放弃抵抗。 解放军在“海峡雷霆-2025A”演习中展示了能源封锁和打击能力,这预示了未来台海冲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