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论坛热议:如果贸易关税战,无法阻止中国崛起,美国该怎么做?

恒南情情 2025-04-13 08:58:41

文|青茶

编辑|青茶

前言

美国通过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试图通过经济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改变全球经济秩序,阻止中国在科技、制造业以及其他领域的持续发展。

虽然美国确实通过关税和制裁打击了中国的部分经济部门,但中国的经济韧性远超预期。

于是乎,在美国论坛上,有这么一个问题引来全网热议:如果贸易关税战,无法阻止中国崛起,美国该怎么做?

接下来美国将如何继续施压?

贸易战和关税

在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初期,很多人认为加征关税会立刻让中国经济陷入困境,特别是通过控制中国的出口,迫使中国改变其全球贸易策略。

长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之一就是强大的出口产业。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关税和贸易壁垒并没有像美国设想的那样,给中国经济带来致命一击。最明显的变化在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中国逐步告别了“世界工厂”模式,开始更多依赖国内市场的需求,尤其是消费的崛起。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7.8%,而净出口的贡献率仅为11%。

这意味着,关税政策对中国的冲击力远低于美国的预期。

即使美国在关税上加大了力度,中国依然保持了稳健的经济增长。

2022年,中国的GDP达到了121万亿元人民币(大约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

虽然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拖累,但这个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相比之下,美国的2022年GDP增速仅为2.1%,两国的经济表现差距明显。

更为重要的是,关税的负担并不仅仅落在中国身上。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同样为此付出了代价。

沃尔玛和其他零售商出售的中国产家电、衣物等商品价格上涨,直接导致美国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增加。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18至202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了约2%,这还不包括因为疫情和供应链问题带来的隐性成本。

对于美国农民来说,关税的影响更为直接。

美国加征关税后,中国立即反击,对美国大豆、猪肉等农产品加征关税。

这一反制措施直接打击了美国农业,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民。

2018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大幅减少,几乎减少了一半,导致美国政府不得不出手补贴,但这些补贴远远不足以弥补农民的损失。

“美国加关税,好像打击了中国,但实际上却让美国消费者和农民也陷入困境,结果自己也没得便宜。”

美对中国的“技术围堵”是否奏效?

除了贸易战和关税,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封锁更是加大了对中国的压制力度。

华为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代表,成为了美国科技封锁的头号目标。

美国不仅禁止美国公司向华为供应关键芯片,还联合盟国进行全球范围的技术封锁,希望切断中国在5G、半导体等领域的技术供给。

这一策略的效果却并不像美国所预期的那样直接。

尽管华为的手机业务在2021年经历了大幅下滑,市场份额从全球前三掉到了“其他”这一栏,但中国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并未停止,反而在加速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已占GDP的2.55%,总额超过了3万亿元人民币,继续大力投资科技创新。

虽然美国试图通过制裁限制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但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进步速度并未放慢。

国内企业如中芯国际、紫东芯等在芯片制造工艺上取得了显著进展,14纳米工艺已经量产,7纳米工艺也进入了试生产阶段。

随着技术积累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正在逐步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

华为虽然在海外市场受阻,但在国内市场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依然在5G领域占据领导地位。

根据2023年的数据,华为依然稳居全球5G专利榜单的第一位,足以说明科技封锁虽然对其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并未让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掉队。

科技封锁不仅仅给中国带来了压力,也让美国的一些科技公司受到了负面影响。

高通、英特尔等公司原本在中国市场拥有庞大的营收来源,但随着中国加速寻找替代方案,这些公司的收入出现了显著下滑。

2020年,高通在中国的收入减少了20多亿美元,这让美国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失落变得愈加明显。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

中国留学生的减少,使得美国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的创新潜力受到了压制。

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向中国学生发放的F-1签证数量比2019年减少了50%。

这对美国的科研环境和创新能力,无疑是一个警示信号。

“科技封锁中国,谁都知道在短期内会有影响,但最终的赢家很可能是中国,毕竟它从来不缺资金和决心。”

美国接下来如何应对中国崛起?

既然关税和科技封锁未能有效制约中国,美国是否还有其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呢?

如果继续通过单方面的制裁和封锁来遏制中国,显然行不通。

美国必须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如何与中国竞争,并找到一条可持续的竞争路径。

美国必须要重振自己的制造业。过去几十年,美国的经济逐渐偏向金融和服务业,而制造业的萎缩使得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逐步下移。

2022年,美国的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仅为11%,而中国的制造业占比高达30%。

美国要想重新找回竞争力,必须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拜登政府推行的《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过为本土芯片产业提供补贴,正是这一方向的重要体现。

美国需要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美国的高铁、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严重滞后。

2021年出台的基建法案虽然计划投入1.2万亿美元,但落实速度缓慢。

如果美国无法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未来想要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另外,教育和科技创新也必须得到更加充分的重视。

美国目前面临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人才短缺的问题。

根据2022年统计,全美有超过50万个科技岗位招不到人。

美国必须加强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而不是单纯依赖外部人才的输入。

网友评论:“如果美国不趁早恢复制造业,并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未来恐怕很难与中国抗衡。”

结语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美国的关税和科技封锁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有效制约中国崛起。

这些举措不仅没有让中国经济受创,反而激发了中国在技术和产业转型上的更大动力。

在未来,中美博弈的焦点将不再仅仅是贸易和关税,更多的是在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全球战略布局上的较量。

未来的中美竞争将更注重“如何共赢”的智慧,而不是单纯的零和博弈。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双方的合作和共赢,才是长远发展的最佳道路。

你认为美国接下来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中国的崛起?又是否有可能实现中美之间的“合作共赢”?

1 阅读:353
评论列表
  • 2025-04-15 09:58

    去死!

  • 2025-04-17 10:48

    如果穷尽手段依然没法阻止中国崛起怎么办?答案很简单:去问你的干儿子小日本。小日本会告诉干爹老美:八嘎!剖腹都不会?[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