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共计有三家较为权威教育咨询机构,即武书连、校友会和软科。这三家机构每年都会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甚至能引起高校的重视。
目前校友会已经发布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而武书连通常都要在每年的六月份才正式公布,今天软科已经正式公布2025年中国大学排名,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这三家教育咨询机构里面,校友会的排名侧重于学校的规模和综合优势,武书连则更注重于学校声誉以及影响力等,软科排名更侧重于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指标,相对来说,大家更相信软科版排名。
2025年软科版排名设置有设置办学层次、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端人才、重大项目与成果、国际竞争力共十个评价模块,从37个维度进行评价。
因此,这份排名整体来说还是相对客观,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内地高校过去一年,整体的科研实力和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软科最终排名对象共计1078所,其中公办大学839所、民办高校231所、中外合作办学及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8所。分为综合榜单、单项性榜单、非公办大学榜单。
通过榜单情况来看,前10名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软科版2025年中国高校10强榜单和2024年相比并没有变化,只是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顺序有所调整。华中科技大学2024年排名第8,如今退步到第9名,武汉大学则是刚好相反。
网络上对于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位居前10名,历来都是有争议。但是从综合实力方面来看,两所高校确实也有这样的综合优势,这点大家也必须要承认。
武汉大学当年合并武汉水利水电大学、武汉测绘大学以及湖北医科大学等,自身学科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合并的这些高校都是行业顶尖特色名校,加上医学方面的支持,自然会有很好的表现。
华中科技大学当年合并同济医科大学,使得自身的医学实力得到明显增强,这也为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奠定基础。相比于西安交大和哈工大等传统的工科名校,华科的综合性明显更有优势。
第11名到第20名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
这相比于2024年排名,北航由第12名进步到第11名,哈工大由16名进步到14名,东南大学由第13名退步到第16名,其余高校整体变化幅度不大。
北京科技大学位列全国第35名,属于211高校取得的最好成绩,其名次已经超过东北大学(37名)、兰州大学(39名)、中国海洋大学(56名)等985高校。说明学校实力已经比肩985。
当然,也有许多211高校都跌出全国100强,比如太原理工大学(103名)、河北工业大学(109名)、大连海事大学(110名)、东北林业大学(113名)、东北农业大学(122名)。
这些都并非是当年照顾性的211大学,当初评选时都有较强的实力。但是经过20余年的发展,学校整体进步并不是很明显,所以陆续被沿海许多双非高校超越,导致被挤出100强。
反观有部分西部地区的211高校最近这些年都陆续崛起,比如排名86的贵州大学、排名89的广西大学、排名93的海南大学等,这些才是当年的照顾性211大学,如今实力都已经陆续实现赶超。
“双非”高校在软科版2025年大学排名当中,同样表现得非常抢眼。表现最好的是排名62位的浙江工业大学,还有排名68位的深圳大学。两所高校的综合指标都很高,已经拿到中上游211高校水平。
还有江苏大学排名82,福建师范大学排名87,扬州大学排名91,浙江师范大学排名92,南京工业大学排名94,广东工业大学排名96,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排名97。这些都是评选第三轮双一流的种子选手。
2025年软科版高校排行榜,和2024年相比没有太明显变化,主要趋势是理工类高校的整体排名有所进步,无论是985高校还是双非高校都是如此。这些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还有生源质量等都更可观。
目前来说,竞争最激烈的是排名100-150名之间的高校,这个档次的高校目前正得到各省教育厅支持,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建设,希望将来能冲击双一流,所以未来三年还会继续进行“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