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民族大英雄郑成功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他临终前,跟一直很信赖的堂哥郑泰说了一件事,就是希望郑泰在他走后,能帮他处理掉几个人,包括他的正室董氏、大儿子郑经、大孙子郑克臧,还有个奶妈陈氏。郑泰听了心里不忍,可郑成功却非常激动,喊着说:“我没脸去见列祖列宗啊!”说完这话,他就断了气,那时他才38岁。
郑成功临终前为啥会下个那么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指令?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秘密?咱们继续瞧瞧。
【民族英雄 收复台湾】
为啥我们说郑成功是民族英雄呢?得从他小时候的成长故事讲起。
根据历史记载,郑成功的老爹郑志龙是明朝时期的人,他不仅是个海商,还是海上走私团伙的老大。而他的老妈则是日本人。郑成功呢,是在日本的平户出生的。后来,郑志龙被大明朝招安做了官,那时候郑成功六岁,他才跟着回了国,开始在国内生活和学习。
郑成功虽然自小在海外成长,但家里一直重视让他学习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并且他深深受到了儒家思想中仁义道德的熏陶。他始终心系祖国,对国家忠心耿耿。他做人正直,严于律己,遵守礼节。
郑成功特别有能耐,在明朝时很受重用。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他娶了出身贵族的董氏为妻。
郑成功和他老爹正商量着要把老妈接回明朝呢,结果半道上清兵闯了进来,老妈在战乱中不幸丢了性命。打那以后,郑成功对清朝是恨得咬牙切齿,心里头保明抗清的念头也愈发坚定了。
郑成功凭着自己的本事,很快拉拢了一帮有本事又讲义气的人,组建起反清队伍。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挡不住清军的猛烈攻势。打了好多仗,最后都输了。
那时候,北方清朝已经站稳脚跟,顺治皇帝就在那会儿坐上了龙椅。清朝官府琢磨着,想用招安这招,还给出了不少诱人的好处,想让郑成功归顺。可郑成功哪能因为这点儿小恩小惠,就忘了自家的深仇大恨和国家的尊严,去投靠清朝呢。
之后,郑成功发觉,光靠手头上的兵马和物资,压根儿没法跟清朝抗衡。
不过聪明的郑成功瞧出,那时候的台湾岛正被荷兰侵略者欺压得很惨。而且,台湾岛地形好,东西也多,能当个很棒的后勤基地,还能给咱的军队当个坚强的后盾,用来抵挡清兵。
1661年,郑成功带着2万5千大军出征台湾,打算把它收回来。那时候,他的大儿子郑经呢,就留在厦门带着兵,给老爸守好老家,确保后方稳稳当当的,好让郑成功能专心打仗,不用担心后面的事儿。
提到郑成功的长子郑经,他打小便跟着老爸四处打仗。郑成功一直把他看作是家族血脉传承的关键人物,用心栽培,相当看重他。
郑成功攻打台湾,心里有套好办法。他和手下的士兵们见到荷兰军队,一点也不慌张。反过来,荷兰人那边,一听说郑成功要来台湾,心里头早就吓得哆嗦了。
荷兰人把兵力都调到了台湾和赤嵌,还打算在海边沉一堆船,想挡住郑成功海上军队的进攻。可这对郑成功的军队来说,荷兰人的做法简直就是自不量力,根本没啥威胁。
他们如猛虎下山,迅速将敌船击沉海底。郑成功的军队紧接着不给敌人任何喘息机会,继续猛攻。海陆两军迅速行动,把荷兰军队团团围住。经过大约八个月的激烈对抗,荷兰人终于撑不住,选择了投降。
到现在,郑成功成功地把台湾从荷兰侵略者手里夺了回来,台湾结束了38年的殖民统治,重回祖国怀抱。台湾的老百姓早受够了被外人管的苦日子,现在在郑成功的带领下,台湾到处都显得生机勃勃。所以,台湾的老百姓对郑成功心里头满是感激。
郑成功拿下台湾后,深得百姓的心,还攒下了一股能跟清朝对着干的硬实力。整体局势,正一步步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没过多久,郑成功接连遭遇了两个超级沉重的打击,究竟是什么坏消息呢?
【族人被灭 抗清无望】
第一个让他深受重创的消息,是郑成功的家族成员惨遭不幸,祖坟也被人给刨了。
郑成功在东南沿海地带持续进行抗清活动时,他的父亲郑芝龙却走了不同的路。他带着整整10万大军,没有开打就投降了,直接投了清朝的怀抱。
清朝原本打算用东南三个省份的地盘和高贵的王爵位置来吸引郑芝龙,但郑芝龙真的投降后,清朝却反悔了,把他给控制了起来,之前给的承诺全都不算数了。接着,清朝把郑芝龙关了起来,想拿他当筹码,逼他劝自己儿子郑成功投降。但郑成功早就识破了清朝这套不守信用的把戏,根本不打算投降。
过了好些年,郑芝龙老想说服儿子郑成功投降,可一直没成功。而且,清朝那边也知道了郑成功收复了台湾的事儿,康熙皇帝这下彻底没耐心了。他一声令下,要处死郑芝龙,连同那些在清朝手里的郑家人,一个都不留。还不止这样,康熙皇帝又让人把郑成功家的祖坟给刨了,好出出心里的那口恶气。
郑成功那时候在台湾呢,一听到这事儿,心里头那个火啊,直往上窜。他老爹还有那些族人,都让清朝的兵给害了,可他自己却救不了,这让他觉得自己真是太没用了,干啥都不顺心。
人要是走霉运,喝口凉水都能塞牙,坏事一个接一个来,紧接着又一个让他崩溃的消息传来。南明的最后一任皇上,永历帝朱由榔,让吴三桂给抓到了,最后还被用弓弦给勒死了。
郑成功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一下子气血翻涌,吐出了血,接着感到天旋地转,身体不受控制地倒在地上。
1659年那会儿,清军势力强大,南明政府被打得不断后退,最后连云南这块地儿也丢了。好在永历帝机灵,没被抓住,他一口气跑到了明朝的附属国缅甸。缅甸的头儿看他是以前的宗主国皇帝,就给了他个避难所。但吴三桂这家伙,生怕永历帝哪天东山再起,非要斩草除根不可。他不停地向朝廷上书,非要朝廷同意他去追杀永历帝,好彻底消除隐患。
吴三桂一路追到缅甸,缅甸王一看清军势力庞大,不敢轻易得罪,就赶紧想办法把永历帝朱由榔骗出来,交给了吴三桂。结果,在1662年6月1日那天,永历帝朱由榔带着他的儿子和亲属一共25人,在昆明的篦子坡被吴三桂下令用弓弦处死了,那时候他刚好40岁。
南明最后一任皇上离世后,郑成功心里头也渐渐明白,想要打败清朝、恢复大明,这事儿看起来是没戏了。
【子孙乱伦 名节不保】
郑成功接连听到两个坏消息后,身体就垮了,整天躺在床上。但让他恼火的事情还是接二连三地发生。
郑经的大老婆之外的女人给他生了个娃,这让郑成功的心里头乐开了花,他满心欢喜地想着自己就要当爷爷了。于是,郑成功打算好好庆祝一下,摆酒席,给手下的士兵们都发点奖赏,一起乐呵乐呵,分享这份当爷爷的喜悦。但就在这本该开开心心的日子里,他收到了兵部尚书唐显悦写来的一封信,这信里头的内容,把郑成功的高兴劲儿给全打没了。
之前,郑成功精心给长子郑经挑了个好媳妇,那就是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宝贝孙女唐氏。可谁成想,郑经和唐氏夫妻俩虽然表面上是夫妻,但实际上心里各怀鬼胎,根本没啥感情。要说他们要是能客客气气,和平相处也就罢了,但偏偏郑经和他亲弟弟的乳娘陈氏搅和在了一起。
那个年代,郑经的奶妈对他有哺育之情,论起辈分,郑经本该管陈氏叫“婶子”。但他没跟爸妈商量,也没问过大老婆唐氏的意见,就自己把陈昭娘娶进门做了小妾。在那个还讲究封建规矩的年代,这事儿就等于“乱了套”。
两个人私下里决定要过一辈子,不仅偷偷摸摸地在一起,没告诉任何人,而且还生了个儿子。这事儿要是放在郑成功那个大家族里,那简直就是天大的丑闻,让他们家族丢脸丢到家了。
唐氏打心底里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丈夫和那个出身平凡的乳娘在一起,并且他们还有了孩子。这对她来说,简直就是种侮辱和轻视。唐氏气坏了,就直接去跟祖父说了这事儿,想让祖父站出来给自己讨个公道。
她爷爷也是个急脾气,马上就写了封信给郑成功,说郑成功的儿子郑经跟他四弟的奶妈有不正当关系,这才有了这个孙子。信里还狠狠批评了郑成功一顿。
说到家里的长辈,乳母也是其中一位重要人物。如果家里的少爷随便跟人生了孩子,家里人不但不教训责备,反而还给他奖赏。这种治家的方式都不对,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这话就是说郑经不守规矩,连弟弟的奶妈都当成长辈敬重的人,他咋能跟那奶妈混在一起,还生了娃呢?同时,这也是在问郑成功,碰到这种事,他不仅没去拦着、怪罪,反倒给了奖赏。更进一步说,这都在质疑郑成功,连自家孩子都管不好,还咋去平定天下,收回咱们汉人的地盘呢?
郑成功一辈子都严于律己,讲规矩,从没遭受过这样的侮辱,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能干出这等违背天理的事。
郑成功气得不行,立马就下了命令,要处决自己的老婆、大儿子郑经、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孙子郑克臧,还有那个喂奶的陈氏。
郑成功心里过意不去,觉得没法面对祖宗。他老婆不仅没管好儿子,还跟儿子一起骗他。更让他痛心的是,儿子干出那种让家族丢脸,让大伙瞧不起的事儿,还有那个不该来的孙子。想到这些,郑成功心里堵得慌,病情也越来越重了。
但这个杀人的命令,愣是没人敢接手。于是,郑成功就把这事儿交给了他特别信赖的堂哥郑泰去办。但郑泰心里盘算着,郑成功现在已经是病得很重了,万一哪天不在了,军队可不能一天没个领头的,不然士兵们的心就散了,说不定还会被敌人趁机给搞垮。而且,郑成功的长子郑经,那可是军中的少帅,威望很高,绝对不能动他一根汗毛。
郑泰心里琢磨,郑成功这次发火可能只是暂时的,如果真按他的意思去办,回头他可能会反悔。可郑成功接连遭受打击,现在根本经不起半点折腾。打定主意的郑成功,又安排了一拨人去厦门办事,但没想到这次事情闹得更大了。
这时候,有个说法流传开来,说郑成功打算把留在厦门的所有士兵都给杀了。那些留守的士兵们,就把郑成功派来的人给扣下了,大家伙儿一块儿推举郑经做了平国公,直接跟郑成功杠上了。
郑成功得知消息后,气得直咬牙,没多久,就因为心情郁结去世了。
《闽海纪要》里头写着:等到他病得快要不行的时候,都督洪秉诚端了药过去想喂他,他却一把把药打翻在地,叹了口气说:从国家遭难开始算起,我这提着刀、流着泪,已经过了十七年,进退两难,罪名还越来越多。现在又被赶到这偏远的地方,眼看就要死了,既没尽忠也没尽孝,死了都闭不上眼。天啊天啊!怎么让我这孤臣落到这步田地!我还有啥脸去见地下的先帝啊!说完他又跺脚又捶胸,两只手抓着脸,大喊大叫着就没了气息。
【结语】
其实,后来的人们对郑成功为啥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有这么三种猜想:一种猜想是,郑成功可能是因为太过劳累,身体撑不住了。毕竟,他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操心费力。还有种说法是,他可能是因为心情太郁闷,积郁成疾。毕竟,他经历了那么多波折和磨难,心里肯定不好受。再一种猜测就是,郑成功可能是得了什么急病,没来得及救治就去世了。毕竟,那时候的医疗条件有限,很多病都治不好。以上就是后人对郑成功英年早逝原因的三种主要猜想。
一、因病离世。明末清初那会儿,郑成功带着兵马跟清军斗智斗勇,日子过得挺艰难。那时候卫生状况不行,人们很容易得上各种传染病。再加上医疗水平有限,病情诊断不准是常有的事,弄不好还会误诊,让病情恶化,或者因为没重视传染病的厉害,耽误了治疗。郑成功可能就是得了疟疾、肺结核这些来得快的传染病,医生没看明白,病情给耽误了,最后就突然去世了。
二、气郁而终。从前面讲的那个事儿来说,郑成功在病得很重的时候,又连着碰到了三件糟心事。他的老爹和族人被清朝的士兵给杀了,明朝的最后一个皇上被吴三桂在云南用弓弦给勒死了,还有他以前费心培养的儿子,竟然和乳娘乱搞还生了娃。这一连串的坏消息堆在一起,谁受得了啊。所以这让郑成功心里又悲愤又难过,根本放不下。再加上他长年打仗,累得太狠,最后就导致他病得越来越重,气郁而终了。
三、遭人下毒致死。因为他一直坚决反对清朝,想要恢复明朝,成了清朝统一全国路上的最大绊脚石。所以,清朝不止一次花钱雇刺客想要他的命,他被清朝用毒杀死的可能性很大。还有一种说法是,他被自己的长子郑经给毒死了。郑经因为父亲要杀他,为了保住自己的老婆和刚出生的孩子,说不定会铤而走险。
无论郑成功最终是怎么离世的,这些事情都随着时间流逝,在历史长河里变得不再重要了。
郑成功一辈子都在战场上打拼,他心里头想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抢回自己的国家,反对清朝,恢复大明。他可从没想过要当什么“土皇帝”,去占那个统治的位置。收复台湾以后,他自己跑到各地去查看情况,安慰高山族的兄弟姐妹们,还安排手下的将士们去种地开垦。这些都能看出,他是真心实意地在替老百姓考虑。在他的管理下,台湾的老百姓都有了安稳的家,再也不用过那种被欺负的日子了。
总的来说,我个人觉得,郑成功这家伙,他既是个民族的大英雄,也是个忠心耿耿的孤胆好汉。他既是带领大家统一国土的大将军,也是跟敌国死磕到底的勇士。但话说回来,再牛的人也有搞不定的事儿,比如他老爹和主子被杀那会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还有当他发现儿子和乳娘乱搞生了孩子,给家族丢脸时,他也是觉得束手无策。
后代的人应该多民族英雄郑成功怎么拿下台湾,还有他反对清朝、想恢复明朝的那些事儿。咱们可以夸夸他的聪明才智,也可以学学他那股子不服输的反抗劲儿。这样就行了。
大家怎么想?快来评论区分享下你的看法吧。
清代郑成功研究概述杨伟忠在闽台文化研究中对清代以来的郑成功研究进行了综合探讨。自清朝开始,郑成功的研究就备受。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这位民族英雄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涵盖了郑成功的生平事迹、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在清代,郑成功的事迹就被广泛记载和传播,成为民间故事和历史书籍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对郑成功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进入现代,特别是在闽台地区,郑成功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学者们不仅对他的军事成就和政治贡献进行了深入挖掘,还对他的思想、信仰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研究。总的来说,清代以来的郑成功研究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的特点。学者们通过不断挖掘新的史料,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对郑成功这位民族英雄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郑成功的了解,也为闽台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借鉴。
聊聊郑成功对抗清朝和赶走荷兰人的那些事儿郑成功的一生,充满了抗争与奋斗。今天,咱们就来简单说说他抗清和驱荷的那些故事。郑成功面对清朝的压迫,从没退缩过。他一心想要恢复明朝的江山,所以带着队伍跟清朝军队干了不少仗。他的勇气和决心,真的让人佩服。除了抗清,郑成功还得对付荷兰人。那时候,荷兰人在台湾占了不少地方。郑成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要把荷兰人赶走,让台湾回到中国人手里。于是,他精心准备,带着大军就上了战场。经过一番激战,荷兰人终于被赶跑了,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以上就是郑成功抗清和驱荷的大致经过。他的事迹,真的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那种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永远都值得我们传颂。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