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原本是要废除日本的天皇制度的,可是却因为一个女人的出现,改变了美国的决定,也改变了日本的历史走向,这个女人名叫原节子。
原节子,原名会田昌江,出生在日本的横滨。
原节子的家是一个大家族,包括她在内有兄弟姊妹8人。原节子的家本就不富裕,等到她上高中时,家里的经济状况就更糟糕了。

原节子的姐姐嫁给了当时的导演熊谷久虎,熊谷久虎觉得自己这个小姨子长得挺漂亮的,不如趁着现在年轻进入电影圈,也能减轻一下家里的经济负担。
于是在姐夫的牵线下,原节子从女子学校辍学,做起了女演员。

1935年,处女作《年轻人勿犹豫不决》上映,反响很好,原节子算是在演艺圈站稳了脚跟。
在电影中,她饰演的角色名叫“节子”,于是她就取了“原节子”的艺名开始闯荡。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日本已经是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原节子恰好在这个时间点走后,自然就被当局看上,被作为军国主义宣传的工具。

1937年时,原节子先是参与了由日德两国联合拍摄的《新生的土地》。何为“新生的土地”呢?就是日本占领了我们的东三省,好一个“新生”的土地。
这部片拍摄的目的就是为了纳粹以及军国主义摇旗呐喊。原节子相当于当时日本的当红流量明星,片子播出后在日本国内反响很好。
这就更坚定了日本政府把原节子用作军国主义宣传的决心。

于是原节子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又接连拍摄了多部战争题材的电影,这些电影后来都被统一称为“国策电影”,带有很强的政治宣传目的。
原节子成也政治,败也政治,此时的她已经成了日本的“后方女神”,命运已经和日本军国主义牢牢绑在一起了。
而后,两个彻底改变原节子命运的男人登场了。

1945年,日本在挨了美国两个原子弹以后,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本土也被美国接管了。麦克阿瑟成了驻日盟军的最高司令。
此时的日本面临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置日本天皇?
日德意三个法西斯国家,必须要为本国在战争期间所有的暴行负责,德国最大的战犯是希特勒,意大利是墨索里尼,而日本则是日本的裕仁天皇。

但要处置裕仁天皇要比处置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问题复杂得多。
简单的说,希特勒也好,墨索里尼也好,只是暴君和独裁者,身份总归是“人”,是天皇是“神”,是日本的国本,如果连天皇都可以被处死,等于是直接否定掉了日本的制度和文化的基石。
但在美国看来,正因为天皇的身份特殊,已经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了,为了不让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才更要处死天皇,彻底废掉这种已经不合时宜的制度。

美国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当初美国能处死天皇,废掉天皇制,日本的右翼也不至于到了今天还在为军国主义招魂。
可惜,当时负责此事的人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其人有两大特点,一是名不副实,二是私生活极度混乱。

麦克阿瑟是美国历史上获得勋章最多的将领,但军事水平非常之一般。
与他军事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在私生活上的“建树”。他就曾公开表示,自己对东方女性的异域风情有强烈的兴趣。
裕仁天皇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投其所好,把原节子献给了他,希望原节子可以为他吹一吹枕边风,好让麦克阿瑟对天皇网开一面。

于是日本政府为麦克阿瑟准备了一场“美日友好联欢”,目的就是要让原节子有机会和麦克阿瑟近距离接触。
果然,喜欢“异域风情”的麦克阿瑟一见到风情万种的原节子,就被迷得五迷三道的,在宴会结束后就询问工作人员,有关原节子的事,并要求私下单独见面。
见鱼儿上钩后,原节子又玩起了欲擒故纵,一直和麦克阿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在正式成为麦克阿瑟的情妇后,原节子直接搬到了美国基地的附近,方便照顾麦克阿瑟的生活,以及陪伴他工作。
这种“和亲”式的策略,虽然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只有一个国家的男人已经无能,才不得不依靠女人。
不过日本人的脑回路好像跟我们不太一样,如此可耻的事,日本的媒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大肆进行宣传,把麦克阿瑟和原节子的关系描述成美日关系缓和的象征。

如当初裕仁天皇所预想的一样,原节子的枕边风奏效了,麦克阿瑟在给艾森豪威尔的报告中是,日本的天皇废不得,因为一旦废了天皇,日本会发生暴动,到时候美国至少要出动100万的士兵来维持秩序,这样的维护成本是不划算的。

但美国国内还是认为天皇制必须废除,要对日本进行修宪,麦克阿瑟对此也是极力反对,要求天皇必须保留。
最后的结果是各退一步,美国方面同意日本保留天皇,但天皇必须退格为人,不再是神。
裕仁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宣布自己也只是个人,不再是神,通过这种方式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人间宣言》
原节子可以说是深刻影响了日本历史进程的女人,如果不是她,天皇制度很可能就无法得以保全。仅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来看,保住了天皇制,对日本是好是坏呢?
因为天皇的存在,确实在客观上加速了日本战后的重建,因为当时还是有非常多的人是只接受天皇命令的。
日本和我们一样搞过土地改革,我们土改后,43%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而日本则是76%。因为日本的土改是以天皇的名义进行的,这就是天皇的号召力。

现在日本给人的印象就是“只道歉,不负责”,最近几年日本出了一系列的重大事故,核废水、产品质量问题、造假问题等等。
但每次都没有人真正为事故负责,源头就在于裕仁天皇。裕仁天皇把整个日本拖入了战争的泥潭,也没有付出任何的代价,为之后的日本开了一个坏头。

这也导致了日本战后首相更换十分频繁,平均每个首相在位只有两年半,也让日本至今也没能正视二战的历史。
同样是因为天皇制度的保留,强化了日本独特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了终身雇佣制等等级观念十分严重的制度,这也导致了日本在数字化时代的全面落后。

也就是说,在二战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天皇的保留对于日本确实是有正面意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副作用变得越来越大。
所以日本现在国内也越来越不喜欢天皇,甚至皇室的孩子在学校里还要被霸凌。不知道原节子当初为国献身时,有没有想过会是这样的后果。
参考资料:
1.原节子:有些单调的“女神”——2022-04-26 21:47 来源:南方网

2.百度百科: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