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那个缺乏通讯、联系不便的年代,人们无法使用电话、手机来通讯,要想互通消息,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比如信鸽、电报和手摇式电话,再慢一些的只能通过写信,可如果消息特别紧急,仅依靠写信根本无法完成。
在抗战时期,中日矛盾恶化,冲突不断增加,日军变本加厉,向我国大肆进攻,妄想占领我方领土和国境,民不聊生的状况愈发加剧,市民终日忧心忡忡,害怕受到日军的侵袭,甚至只是在睡梦中,就有丢掉性命的风险。
全民族抗日后,信息情报的传递显得愈发重要,信息的传递在战争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若是信息传递不及时,可能就会对人们的性命造成威胁,所以在那时,日方先发制人,提前了解了信鸽的重要性所在,之后大量地开始养殖信鸽。
而我方,显然没有明确信鸽的战略作用,所以在这方面没有占据上风。为了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疏忽和错误,我方专门成立了灭鸽大队,一旦发现有可疑的“信息传递员”,会优先选择对信鸽进行绞杀,再去攻击对面的敌人。
在抗战时期,多次战争中,信鸽都为日方提供了大量情报,从而让日军在多次战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日方军队很重视民心,也用了一些方法,让百姓自愿将家中的鸽子提供给军方,作为训练有素的军鸽进行培养。
在那个年代,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能力,都比较落后,但相比于资本主义的日本来说,他们确实更加占据优势,因此也能够对鸽子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培育,同时,他们为了防止我方的袭击,也建立了对鸽子的保护防御体系,保障信息传递的安全和基础。
可对于我方来说,能够自由飞行的信鸽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毕竟人不可能像鸽子一样自由地移动,仅凭借人力来捉住大量的信鸽,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放走任何一只鸽子,就会对我方造成巨大威胁,也可想而知这一任务的艰巨性。
早在我国唐代,由于当时巨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周边国家也派遣唐使,针对我国的技术和文化进行广泛的学习,其中养鸽子的技术就是他们所学习的技能之一,只是没想到会被有心之人利用,来进行这样的活动。
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攻击信鸽,一部分人用自制的弹弓和石子意图打落信鸽,可经过日方严格训练的鸽子却不为所动,这可让人们犯了难。在传递消息时,如果采用电报等形式,则容易被敌方“截胡”,一旦被破译,就会面临灭顶之灾,后果便是血淋淋的教训。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居然会利用我们早在隋唐时期就使用的方式来反击我们,也因为这一方式,我们在近代受到了日方沉重的打击。面对这一情形,我们的百姓也不甘示弱,纷纷利用一些方式击打信鸽,然后变成了自家盘中的一道美食。
华荣龙作为当时灭鸽小队的队长,也绞尽脑汁想出了对策,他潜伏进了日军军队,向日军的养殖基地内喷射了一些毒药,大量鸽子也因此而死去,为防止被日军灭口,他也提前做好准备,与一家人一起离开了本地,日军寻人无果,恼羞成怒只能烧毁他们居住的房屋。
信鸽早期其实并不是用来战争的,一开始只是被商人利用来作为自己赚钱的工具,从而影响市场的价格趋势,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最终胜利。在日本明治天皇这一时期,信鸽的作用被最大化地发挥出来,也开始被日方大量养殖。
可想而知,在当时经济发展并不发达的年代,尚且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情报,而面对21世纪,全球化的互联网经济,其实也有一些眼睛在对我们虎视眈眈,因此,战略性防御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思考一些有效的方法保障我们的国家秘密。
总结:保守国家秘密和国家安全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更应当不负所托、勿忘国耻,不断强大我们的国家,提升自身技术和实力,使自己立于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