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书虫妈妈,一个努力跟上孩子成长节奏的二胎妈妈~
姐妹们,谁懂啊?深夜两点,孩子的一个小动作让我又破防了......
昨晚,儿子睡着后突然翻了个身,小手摸索着抓住我的衣角,迷迷糊糊喊了声“妈妈”。
我轻轻应了一声,他就像得到确认似的,瞬间放松下来,呼吸变得均匀而安稳。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孩子晚上跟谁睡,真的会影响他一生的安全感。
白天,他可以跟奶奶玩、跟爸爸闹,但到了深夜,那个他下意识寻找的人,才是他心里最深的依赖。

陪睡不是“哄睡”
大家知道吗? 陪睡不是“哄睡”,而是孩子的“情感存款”!
很多妈妈觉得,陪睡就是“把孩子哄睡着”的任务,交给谁都一样。可实际上,夜晚的陪伴,是孩子往“情感账户”里存钱的过程。
孩子心里有杆秤,白天的亲亲抱抱是零钱,夜晚的呼吸相闻才是存进情感银行的大额定期。
我家大宝3岁前一直跟我睡,睡前要抱着我的手,听我讲《猜猜我有多爱你》,偶尔半夜醒来,会迷迷糊糊蹭过来贴着我。
而朋友家的孩子从小跟奶奶睡,现在5岁了,妈妈想抱他,他会下意识躲开,说“我要找奶奶”。
不是孩子不亲妈妈,而是他的安全感,早就绑定在了陪他入睡的那个人身上。

孩子多长大后更自信
为什么孩子跟妈妈睡,长大后更自信?
心理学家说,孩子在入睡前和刚醒来的几分钟,是心理最脆弱、最需要安抚的时刻。这时候,谁能给他温柔的回应,谁就是他心里最信任的人。
跟妈妈睡的孩子:夜里做噩梦,会钻进妈妈怀里;白天受委屈,会主动跟妈妈倾诉。
跟奶奶睡的孩子:虽然奶奶也能给爱,但孩子心里始终有个空缺——“为什么妈妈不陪我?”
这种微妙的心理差距,不会立刻显现,但等到孩子长大,你会发现:一个是被爱填满的孩子,一个是在夜里等过妈妈的孩子。

别让等以后”变成“来不及
很多职场妈妈说:“等孩子大一点,我再好好陪他。”可现实是,孩子最需要我们陪睡的时间,其实只有短短几年。
等他长大了,你想陪他睡,他可能已经不再需要了。
所以,如果可以,请尽量让孩子跟你睡。哪怕只是睡前10分钟的拥抱、一句温柔的“妈妈在”,都会成为他未来面对世界的底气。
姐妹们,你现在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
——纠结“要不要让孩子跟老人睡”的妈妈
——工作太忙,担心陪孩子时间不够的职场父母
——孩子已经表现出“不亲妈妈”迹象的家庭
或许你看完这篇文章后,有所启发,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互动话题:
你家孩子是跟谁睡的?有没有哪些暖心的睡前小习惯?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那些让你破防的陪睡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