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培渝,主要从事水泥混凝土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完成国家纵向科研项目20多项,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4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次。阎培渝教授长期担任北京市本科精品课程《建筑材料》和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水泥基材料物理与化学》的负责人,编写出版多本教材。担任多个专业学术组织的领导职务,组织召开多次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受邀在本专业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20余次,在国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上百次。发表的论文在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文献中他引超过7966次,篇均他引达17.51次,单篇文章最高被引频次达228;在Web of 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中他引2562次,篇均他引15.07次。H指数为28,单篇文章最高被引频次达209。阎培渝教授担任国内外多个专业杂志的编委会成员,积极参与学术刊物的编审工作。每年为各个期刊审稿近200篇。
作为优秀审稿人,突出表现如下:
(1)审稿高效及时。对送来审阅或审定的稿件,阎培渝教授均能在5~7天内完成审稿。
(2)审稿意见专业、细致、严谨。对待每一篇论文,阎培渝教授均能在认真审读后,给出翔实、具体的审稿意见,以帮助作者进一步提高稿件质量。对于退稿的稿件,也详细指出稿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便作者在后续工作中避免同样的错误,提高其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水平。当作者对于审稿意见有异议时,也会耐心地与作者交流,听取其异议的理由,并向作者阐明审稿意见的依据,有效地帮助作者提升了稿件质量和科研能力,获得作者们的一致认可。
(3)在学报编委会换届时,阎培渝教授根据自己对于国内学术界的了解,建议编委会人选,使编委会能够吸纳更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扩展编委会的覆盖范围,使期刊的学术氛围更加活跃。
阎培渝教授在担任《硅酸盐学报》副主编的10余年间,为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