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花1900私购银渐层,哮喘母亲到店讨说法,未成年交易谁担责?

每日益宠 2025-04-15 16:37:44

周晓雨踮着脚尖将航空箱推进床底时,劣质塑料与木地板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

这个周日下午的日光格外刺眼,照得箱子里两个月大的金渐层幼猫睁不开琥珀色的眼睛。

十二岁女孩的校服口袋里,还揣着宠物店开具的收据:活体售出概不退换。

“当时闻到房间有股酸臭味,掀开床单整个人都懵了。”母亲周女士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

两个女儿藏在卧室的小猫正泡在排泄物里发抖,航空箱角落的食盆早已见底。

更令她震惊的是,孩子们支支吾吾道出实情——这只猫不仅标价1900元,每天还需支付30元寄养费。

患有哮喘的单身母亲颤抖着摸出喷雾器,在她不知道的十五天里,六年级的女儿用攒了三年的压岁钱,完成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宠物交易”。

“叮咚猫舍”的玻璃门上至今留着争执时的手印……

当天下午,周女士举着手机录像冲进店铺,镜头扫过墙上“活体售出概不负责”的告示,“你们怎么敢把生命当玩具卖给小孩子?”

店主王先生出示的监控显示,此前确实有两个女孩带着高个同伴到店,“当时这个穿校服的说是表姐,还说家长就在外面停车。”

视频里扎马尾的女孩正指着展示柜里的银渐层,陪同的年轻女子身高约170cm。

“我们反复确认过家长是否知情。”王先生翻出当日签署的协议,在监护人签字栏赫然写着“李芳”的潦草字迹。

而周女士坚称根本不认识所谓的“表姐”,指责商家虚构监护人信息。

这场纠纷最终闹进派出所调解室,民警调取转账记录发现,1900元购猫款分三次从晓雨的电子钱包支出,每日寄养费则通过便利店现金支付。

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

“关键要看交易是否符合未成年人认知水平。”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张律师分析,活体宠物作为特殊商品,其饲养责任远超普通玩具,13岁儿童的判断力确实存疑。

但商家若能证明尽到审慎核实义务,可主张合同有效,经过四小时调解,双方签订协议书:店家退还1000元,周女士补偿500元寄养费。

宠物店新贴出的告示写着:“未成年人购宠需家长视频确认”。

记者暗访发现,各地宠物市场存在大量“学生客源”,某店主透露周末常有中学生结伴买仓鼠:“他们会谎称家长在停车场,其实都在隔壁奶茶店等着。”

更隐蔽的是“分期寄养”模式——将宠物暂养店内,学生定期支付托管费。

动保组织调查显示,这类交易引发的遗弃率高达73%。被退养的宠物往往出现应激反应,某次退猫引发的猫瘟甚至导致整窝幼猫死亡。

业内人士呼吁建立“购宠冷静期”制度,但实施细则仍在研讨中。

“我知道错了,可是...”调解书签字时,晓雨在本子上画满哭脸小猫,心理专家指出,青少年通过养宠寻求情感补偿的现象日益普遍。

数据显示,单亲家庭孩子私自购宠的比例是正常家庭的2.3倍,周女士最终把猫送往动物救助站。

分别那天,女儿把脸贴在航空箱上轻声说:“等我长大...”笼中小猫突然伸出爪子,在她校服袖口勾出一段白线。

其实往深一层想,导致类似情况出现的因素有三个,分别如下:

1. 监管真空带:现有法律对活体交易的特殊性缺乏界定,亟待出台《伴侣动物保护法》

2. 情感教育缺失:62%青少年认为“购买=拥有”,忽视宠物作为生命的责任

3. 代际沟通鸿沟:调查显示78%家长完全不知晓子女的电子钱包余额

这场价值1900元的纠纷,撕开了现代社会多个维度的创口,当我们在讨论“该不该退猫”时,真正需要审视的是如何建立生命教育的防护网。

毕竟,被退回的不仅是只银渐层幼猫,更是一个关于责任与爱的教育契机。

图源网络,侵权删~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