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退休新规打响发令枪,最让大伙纠结的莫过于这个选择:到了法定年龄到底是退还是留?尤其是听说延迟退休能多拿养老金,可到底多多少又没个准数。

咱们今天就拿官方算法举个实在例子,40年工龄的老张头要是咬牙多干3年,退休金能拉开多大差距,看完您心里就有谱了。
按人社部刚发的《弹性退休暂行办法》,灵活就业人员申请延迟退休最简单,不用单位审批直接去档案存放地就能办。但企业职工想延迟可得跟公司商量——毕竟每月社保单位要掏16%,得看老板愿不愿意继续养着您。最有意思的是公务员和国企职工,到点必须退,想留岗多缴几年社保都不行。
算钱先得盯着两笔账: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假设老张原先60岁退休时,当地上年社平工资8000块,按最低缴费基数1.0缴了整整40年:
基础养老金=8000×(1+1)÷2×40×1%=32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账户总额80000÷139(60岁计发月数)≈575元
总计每月能拿3775元
要是老张选择延迟到63岁退,多缴三年社保可不止工龄加3年这么简单:
基础养老金涨:工龄从40年涨到43年
新计算=8000×(1+1)÷2×43×1%=3440元(比原先多240元)
个人账户翻盘仗:每月按5000元基数继续缴费,8%进个人账户即400元/月
三年累积400×36=14400元,账户总额涨到94400元
63岁计发月数变117个月,所以每月能拿94400÷117≈806元(比原先多231元)
两笔钱算下来,每月总额冲到3440+806=4246元。比原先3775元足足多出471元,一年下来多拿5652元。重点是社平工资每年还在涨——比如三年后社平工资涨到8500元的话,基础养老金还能再冲高一截。
不过别光看钱多眼热,三件事必须拎清:
第一档人别硬撑:重体力劳动者、特殊工种干够年限赶紧退,多熬三年可能身体扛不住
第二笔损要算清:体制内人员到点不退违法,私企员工要防着公司中途反悔终止延迟
第三账本趁早整:灵活就业人员到年龄前两年就得开始核工龄、查缴费记录,别临退休才发现少算三年下岗再就业工龄
说到底,养老金这盘棋下的是人生下半场的局。多干三年每月多四百看似划算,但得看身体耗不耗得起、岗位留不留得住、家庭支不支持。对普通人来说最稳妥的做法是:达到退休年龄先办手续把基本待遇拿到手,要是单位确实需要返聘,再按劳务合同挣份工资,社保和养老金两不耽误。记住,账本上的数字再漂亮,也得活到领钱那天才算数!
很多人担心,延迟退休虽然能多拿养老金,但万一中间有什么变故怎么办?比如突然生病或者公司经营不善裁员。其实政策早就留了后手——弹性退休的关键就在“弹性”二字。企业职工申请延迟后,只要有一方不愿意继续合作,随时可以终止协议。但要注意的是,一旦提前结束延迟,已经多缴的社保费用不会退款,只能积攒在个人账户里等真正退休时再算账。

再说说灵活就业人员,这群人看似申请延迟简单,实则藏着隐形成本。比如老李头为了多缴三年社保,在街头摆摊多摆了三年。如果生意不好,每月硬凑5000元缴费基数,可能反而加重生活负担。这里头的盈亏平衡点需要自己掂量——每月多交的1000元社保费,换来的究竟是划算的未来收益,还是眼下的生活压力?
重点回到社平工资这个关键变量。假设老张所在的地区社平工资三年后从8000元涨到9000元(年均增长4%),那么延迟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就变成:9000×(1+1)÷2×43×1%=3870元。这比原计划60岁退休时的3200元足足多出670元。但反过来想,如果他按时退休,其实首年拿3775元后,接下来三年原本也能参与每年的养老金上调(假设年均增长3%)。这里就涉及到复杂的长期收益对比,需要引入NPV(净现值)概念——即现在多拿的钱是否比未来分次领取合算。

不必被专业术语吓倒,咱们用大白话对照:假设老张60岁退休后,每月拿3775元,接下来三年养老金每年涨3%。那么三年后他的养老金约为3775×1.03³≈4130元。而延迟退休后,他每月拿4246元,且后续也能享受涨幅。虽然初始金额更高,但要承担三年没有收入的风险。对于积蓄不多的普通人,未必敢赌这一把。
最后提醒一条铁律:延迟退休期间必须持续缴纳社保,否则工龄就白攒了。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千万别因为经济压力断缴几个月,这会导致缴费年限统计中断,最终影响养老金总额。最保险的做法是到社保局签自动扣款协议,确保每月按时缴费。
要说延迟退休真正的受益者,其实是那些缴费基数高、身体条件好的技术类岗位。比如高级工程师、医生等职业,多干三年既增加养老金基数,又能在这期间获得额外收入。但对于普通流水线工人、外卖骑手等行业,延迟退休更多的是挑战而非机遇。每个人的职业特性、健康状况、家庭需求不同,选择自然千差万别。千万别被“每月多拿四百”的账面数字牵着鼻子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优解。
说到底,养老金的账本既复杂又简单,复杂在几十年积累的缴费规则,简单在多缴多得的基本逻辑。但从国家层面看,弹性退休政策的推出,本质上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平衡养老基金池收支的重要手段。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政策框架内,结合自身实际,把个人账面算到极致。
信源:
国务院办公厅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9/content_6974294.htm
光明网
《今起实施!《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发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043022760764610&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