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原产地认定:堵死一条路,打开一片天

荀攸说科技文化 2025-04-13 04:58:01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一纸《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彻底改写了全球芯片产业链的规则。新规明确“集成电路原产地以流片地为准”,这一看似技术性的调整,实则是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博弈中的一次精准反击。它不仅堵死了美国借关税战逼迫制造业回流的路径,更打开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广阔天地。

新规的出台,直接推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全面爆发。当日,A股半导体板块掀起涨停潮,科创100ETF、半导体设备ETF等涨幅超5%,国产芯片设计、设备、材料企业股价集体飙升。

新规的核心逻辑在于强化“流片地”这一制造环节的权重。对于依赖美国晶圆厂的芯片企业而言,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需缴纳高达84%的关税,而选择在中国大陆流片的芯片则享受低税率。这一政策直接倒逼全球芯片企业将制造环节向中国转移。以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为代表的国内晶圆厂,订单量预计将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作为制造的上游环节,需求同步爆发。北方华创的刻蚀机、中微公司的MOCVD设备、华海清科的CMP设备,均因国产化率提升而迎来市场扩张。

美国巨头德州仪器和英特尔在美国本土的模拟芯片产能占其全球供应量的70%以上,高额关税使其成本优势荡然无存。而国内厂商如圣邦股份、思瑞浦、纳芯微等,已在信号链、电源管理等细分领域突破技术壁垒,部分产品性能对标国际龙头。

新规精准打击了美国本土晶圆厂的竞争力。以德州仪器为例,其得克萨斯州晶圆厂生产的模拟芯片若出口中国,成本将因关税增加84%,而中国市场的收入占其全球营收的30%。企业面临两难选择:若回流美国,则失去中国市场;若留在中国,则承受美国关税压力。这一博弈中,中国市场庞大的需求成为决定性砝码。

芯片原产地认定新规,既是中美科技博弈的缩影,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宣言。它堵死了依赖美国制造的老路,却打开了自主可控的新天。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中国半导体产业,正以规则为刃,切割出属于自身的未来。

0 阅读:265
评论列表

荀攸说科技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