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导演、赵丽颖主演的电影《向阳·花》上映20天,票房终于迈过2亿大关。
要是放在前几年,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惨败,毕竟开创贺岁档的冯小刚鼎盛时期票房3亿起跳,就连用圆方画幅彰显文艺的《我不是潘金莲》都有近5亿票房;但放在影视行业不景气的当下,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毕竟春节档过后,票房过亿的电影屈指可数。
不服输的冯小刚,在朋友圈发了《向阳·花》票房2亿海报,并配文:
这个数字虽然并不高,但它却是春节档后第一部没赔钱的国产片。降本增效,继续努力。
这段话的重要信息点是“没赔钱”。冯小刚的电影都“不便宜”,除了制作费外,冯小刚自己的导演费肯定就不是小数目。
国内一线导演都不便宜,有“魔鬼导演”之称的林超贤,哪怕是拍广告,开出的导演费都2000万起跳,宁浩的导演费也曾被上市公司欢喜传媒曝光过,高达2460万。冯小刚比宁浩资历老,江湖地位不比林超贤差,如果导演费定在2000万算是合理数字,如果太便宜,用北京话来说就是“跌份儿”了。
冯小刚话里有话,“没赔钱”等于说电影保本,肯定也没赚,否则说赚钱不是更好听?《向阳·花》票房2亿,片方分账6700万,去掉1000万的宣发开销,还剩5700万,这个数字,估算赵丽颖的片酬不难。
好歹赵丽颖是顶流女演员,又是时隔多年再次和冯小刚合作,双方谁都不会亏待对方,往少了算没意思,下面就来算一下,赵丽颖最多能拿多少片酬。
满打满算5700万的制作成本,在冯小刚这样咖位的导演手底下的确已经是一省再省,对得起“降本增效”四个字。
拍电影很复杂,一些费用是少不了的,置景、道具、服装的硬性支出一定要有,剧本里需要的场景要给租金、要打点,也一定要花;摄影组、灯光组、场务组的人工、食宿费用摆在那,《向阳·花》没有主打室内戏,场景很多,外联制片、执行导演等人员少不了,转场、搭景的钱也要花,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说5000多万的制作成本不算高了,真的是分分钟都在花钱。对了,正常来说,按照赵丽颖的咖位,五星级酒店的套房是住宿最低标准,同时还要给助理安排至少一个标间,酒店往返片场至少一辆商务车一辆房车,配备指定的化妆师,这些支出都要剧组承担。
下面说重点。《向阳·花》里赵丽颖能拿到的最高片酬很容易计算。此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发过红头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应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如果出现全部演员总片酬超过制作总成本40%的情况,制作机构需向所属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
这个文件发布后,《七日生》的片方就曾握着它找主演李晨和王千源,要求两个人退一部分片酬,说明文件是有效力的,最终李晨退了,有传闻称王千源拒绝退片酬,结果那段时间被片方黑的很惨,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相关信息。
说回《向阳·花》。5700万的40%是2280万,这是所有演员的总片酬。2280万的70%是1596万,这是主要演员的片酬。
“主演”是主要演员,并非特指男一号女一号,《向阳花》的主演至少要算赵丽颖和兰西雅两个人,如果严格来说,还应加上啜妮、王菊和程潇,满打满算,赵丽颖通过《向阳·花》拿到的片酬,也就1000万顶天了。
不难看出,行业不景气,赵丽颖不但自降片酬,而且降的非常狠。
行业最好的时候,周冬雨拍电视剧《幕后之王》总片酬过亿,当时电视剧出品方曝光了这一令人咋舌的数字,算下来单集片酬高达200万。而赵丽颖的《花千骨》有传闻单集片酬150万,总片酬高达一亿,就不算太离谱了。
此外,《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赵丽颖的单集片酬据传达到70万,整部剧的片酬5400万元,另一部《与凤行》赵丽颖担任监制,片酬则开到2000万元。
当然,演员往往看导演开价,而且电影的片酬往往要比电视剧低,但1000万的数字,依旧和赵丽颖的咖位严重不对等。
看下公开资料确认过的其他演员片酬。
曾有制片人透露,张译的市场报价在2000万左右,《狂飙》之后变化不大。
导演程耳透露过,《无名》的制作成本3亿,演员片酬和宣发成本占比较高,导演翁子光在电影《风再起时》亏本时,就曾愤怒发声,这部片投资2亿港元,翁子光抱怨梁朝伟、郭富城等演员拿走成本的一半,梁朝伟的片酬在5000万左右。
欢喜传媒给出的《红毯先生》制作明细表中,明确指出主角费用(刘德华片酬)高达6000万元。和他们比起来,赵丽颖就算没有更高,也不应该低这么多吧!
可以得出结论,赵丽颖的片酬,降到了本该开出价位的五分之一,甚至六分之一。
当然,赵丽颖自降身价,一方面是和冯小刚合作,另一方面也是被剧本和边缘角色吸引,让她觉得有突破空间。对于赵丽颖来说,打拼到今天,赚钱多少已经不那么重要,她更看重的是名,是塑造更好的角色让业内和观众认可。
她的这个目标在《向阳·花》里实现了吗?这是个比片酬更难得到准确答案的问题。
五一还有吗?我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