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少年时,每当电视里放《聊斋》,总是双手捂着眼睛,露个指缝悄悄看是最后的倔强。害怕又好奇。
宁采臣、聂小倩、画皮、花姑子、梅三娘……
那些鬼狐幽冥,那些魑魅魍魉,总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随着年龄增长,妖怪与精灵慢慢远去,留下蒲松龄饱经沧桑、洞察世事的面庞。
少年读狐鬼花妖,中年见人间世相。
《聊斋志异》满书鬼狐仙怪,却处处包藏世道人心。
郭沫若盛赞:“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赞叹: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用大半生的光阴写成了这部“孤愤之书”,讲透了人性的幽暗和光辉,道尽了社会的真相和规则。
比如《罗刹海市》,描写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国家,那里以丑为美,颠倒黑白。美男子马骥为了生存,只得涂黑扮丑,反而被国王赏识,得到高官厚禄。
讽刺在虚假的社会里,不惜舍弃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而过度迎合与表演。
正如蒲松龄所评判:花面逢迎,世情如鬼。
《新聊斋志异》剧照
又比如《陆判》中,陆判通过帮助书生朱尔旦换心提高其智识;又给他妻子换头,使他获得美妻。判通被罚转世成为书生的儿子,长大后不孝且败家。
书生最终落魄潦倒遭到报应,他给子孙留下一句话:“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告诫世人不能有胆无识,行为要端正。
读者看完后感慨:“如今读聊斋,令人背脊发凉的,不是那些妖魔鬼怪,而是处处都是人间真实。”
“万幸蒲松龄未中进士,不然体制内会多一庸才,体制外则少一奇人。”
《聊斋志异》是一部流行了300多年的人间清醒指南。
无论是少年,还是而立之年,无论是知天命,还是古来稀,都能从《聊斋》的奇幻世界中找到现实人生困惑的解答。
《聊斋志异》还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极致。
莫言感慨:“一部《聊斋》,娱乐了无数读者,丰富了无数的心灵,为汉语提供了优美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民族文化的瑰宝。”
沈从文、汪曾祺、张爱玲、余秋雨等文学大师都对《聊斋志异》赞不绝口。
其中《促织》《崂山道士》等经典文章,更是被收录进中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从小阅读《聊斋》,感受蒲松龄笔下那个奇幻瑰丽的鬼怪世界,接受经典古文化熏陶,激发想象力。
《聊斋志异》也是一本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有男欢女爱、科举赶考、富商巨贾、家庭琐事、官场内幕、司法案例、医药治理、动物珍闻、自然奇观……可谓是形形色色,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打开《聊斋志异》就像是打开了一幅清朝市井生活画卷,一部涵盖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宗教和民俗的百科全书。
倘若你只从各类影视剧中看过《聊斋志异》,那可错过太多了!
读真正原汁原味、无删减版的《聊斋志异》才能亲眼看见蒲松龄笔下的“鬼怪”世界,感受流传数百年的经典传奇!
为什么蒲松龄笔下的狐妖,要诱惑书生,而非富豪、权贵?
为什么《聊斋》中的女鬼,美艳又有文化?
为什么天上的生活奢华无忧,神仙姐姐偏要私下凡尘?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聊斋》原著故事中。
◎本文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