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这三把枪出现在抗日剧中,你就可以毫不犹豫的换台了,神剧无疑
《我的兄弟叫顺溜》中出现的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在抗日战场上的情节确实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因为这是一把美制的火器,而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和中国抗日联盟军使用的步枪通常不包括美制武器。这种历史不准确的情节会引起军事爱好者和历史观众的关注和质疑。
在历史剧中出现武器失误或其他历史不准确的情节并不罕见。这可能是由于制作团队在还原历史时疏忽或出于戏剧目的而进行的创作自由。观众往往期望历史剧能够准确还原历史事件和背景,但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增加戏剧性或满足特定情节需求,剧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元素。
抗战时期的“加拿大冲锋枪”司登
抗日战争是一段充满血与火、坚持与抵抗的历史,双方军队的装备对比在这一历史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在许多抗日剧中,观众常常会发现一种名为司登的冲锋枪频繁出现,不仅出现在国军士兵手中,甚至在新四军和八路军的电视剧中也被大量使用。这种现象引发了历史和军事爱好者的疑虑,因为司登并非抗日时期中国军队常用的武器。
要了解司登在中国出现的历史背景,需要回溯到1941年的一个夏日,当时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遭受了沉重的挫折,急需一种能够填补火力差距的冲锋武器。于是,司登应运而生。这把冲锋枪的制造工艺非常简单,据说一把司登的成本仅为9美元。类似于德制冲锋枪,司登也采用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以确保英军官兵能够在战场上不断补给弹药。
在整个二战时期,斯登冲锋枪成为英军的标志性武器,因其简单、坚固和耐用的特性备受官兵们喜爱。然而,有趣的是,这把冲锋枪并没有在抗战时期出现在中国的军队手中。直到解放战争结束后,中国国民政府领袖蒋中正才提出向英国请求供应一批斯登冲锋枪,以强化国军的近战火力。
这批斯登冲锋枪属于MK2型号,是由加拿大制造的。然而,由于各种战时和国际政治因素,直到1946年,英国才最终交付了这批武器。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国内战斗与整体局势的不确定时期,同时标志着解放军与国军之间的角力。国军士兵们亲切地将这批武器称之为“加拿大冲锋枪”。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战场上普遍出现斯登冲锋枪是在解放战争的时期,而在抗战时期,这把冲锋枪绝不会出现在中国军队的手中。
汤普森:抗战时期的压制性利器
汤普森冲锋枪的诞生背景可追溯到一战的堑壕战争,这个时期见证了许多创新的军事武器和战术。它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批真正的冲锋枪,因为它具备了一种全新的战斗方式,可以提供快速的火力压制,而不同于传统的步枪。然而,引人注目的是,尽管汤普森于1919年以美国特色的.45ACP手枪弹问世,但当它首次出现时,一战已经结束,这导致它并没有立即成为美国军队的标配,而是进入了美国的民用市场。
在民用市场上,汤普森冲锋枪以其出色的设计和强大的火力著称,但价格也相当高昂,达到了200美元。这一价格高昂的特性导致了一段时间内的低迷销售。不久之后,一群财大气粗的亡命之徒注意到了汤普森冲锋枪所能提供的前所未有的压制性火力。汤普森M1921因此迅速成为了芝加哥黑帮的标配武器,也因此得到了一个至今传世的绰号:芝加哥打字机。
这个绰号“芝加哥打字机”源于汤普森冲锋枪的出奇制胜之能,它可以快速射击,产生一种类似于打字机的枪声。黑帮分子利用这把强大的武器,成为了犯罪世界的统治者,并在芝加哥等城市的犯罪活动中大行其道。
抗日神剧中,观众常常能看到中国军队士兵手持汤普森冲锋枪,这一画面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然而,这一描绘在历史准确性方面存在一些误导。在抗日神剧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带有长形前护木的汤普森冲锋枪,这个版本实际上是根据美军需求于1928年后改进的。然而,在中国革命时期,真正流行的是M1921型汤普森,这种型号配备的是被称为“帮派握把”的手枪型前握把,其外形独特且与后来的改进型不同。
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日时期确实装备过汤普森冲锋枪,但装备的型号更接近于M1921型,而非后来的M1和M1A1型。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M1和M1A1型汤普森主要集中在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手中,而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几乎不可能找到这些改进型的汤普森。因此,抗日神剧中经常出现的M1和M1A1型汤普森是一个历史考证错误。
另一个有趣的点是,由于汤普森冲锋枪的重要性,太原兵工厂曾仿制过汤普森M1921,也被称为晋造汤姆逊。这些仿制品后来被红军缴获,并成为我军的战利品,投入到抗日战争中。这说明汤普森冲锋枪在中国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作为武器,还作为一种历史符号。因此,虽然抗日神剧中的汤普森冲锋枪呈现了一种特定的形象,但我们需要明白这只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夸大的历史呈现,实际的历史情况更加复杂和精彩。
抗战神剧中的虚构狙击手
在抗日战场上,狙击手这个职业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一历史事实或许会让一些历史和军事爱好者感到失望,因为在二战期间,狙击手成为了许多战场上的致命利器,但在抗日战场上,中日军队都没有专门的狙击手部队。即使在日军中,即使是枪法高超的特等射手,也只是相当于一般步兵的水准,使用的也是和其他士兵相同的制式步枪。
因此,一旦在抗日剧中看到装备了光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观众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一部不拘实际的神剧。即便在一些稍有讲究的作品中,像约翰逊M1941这样的老式狙击步枪也显得不切实际。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些作品竟然将现代化的AWP狙击步枪冠以毛瑟97的名义出现在剧中,这显然是对历史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改编。
然而,抗日战争中的实际情况是,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存在一些类似于狙击手的角色,虽然他们不是专业的狙击手,但他们的枪法和射击技能在游击战和麻雀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八路军和新四军指战员借助精准的步枪如三八大盖和中正式,并可能使用机械瞄具来实现远距离的敌人击杀。这些勇敢的战士为抗日斗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尽管他们的武器不同于虚构的狙击步枪。
虽然抗日剧中的狙击步枪情节具有戏剧性,但观众应该认识到这些情节与历史事实存在不一致,历史剧在还原历史时需要更加准确地呈现历史情节,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历史事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