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半仙,给算算命呗?”声音脆生生,是个半大孩子,穿着件打着补丁的蓝布衫,手里拎着串铜铃铛,笑得见牙不见眼。
李半仙睁开眼,见这孩子生得眉清目秀,就是脸色苍白,像是久病初愈。他坐直了身子,摆摆手:“小孩儿家,算啥命?回家找你爹娘去。”
“我没爹娘,我是孤儿。”孩子眼珠一转,掏出几枚铜钱,“我有钱,您就给看看吧。”
李半仙瞥了眼铜钱,都是光绪年间的老物件,心里咯噔一下。他接过铜钱,放在龟壳里摇晃,嘴里念念有词。不一会儿,龟壳落地,铜钱散落一地,竟是全阳卦,大吉大利,但卦象中隐有血丝缠绕,诡异得很。
“你这命,奇了。”李半仙皱眉,“一生衣食无忧,但……”他话未说完,孩子突然咯咯笑起来,铜铃铛摇得更欢了。
“李爷爷,您别算啦,我给您看个好玩的。”孩子从怀里掏出个红布包,打开来,竟是一截手指头长的金条,金光闪闪,晃得人眼晕。
“哪儿来的?”李半仙一惊。
“捡的。”孩子眨眨眼,“今儿早上,我在城隍庙门口捡的,还有好些个呢,我都分给那些要饭的了。”
李半仙心里犯嘀咕,这金条来路不明,怕是有什么蹊跷。他刚想劝孩子把东西交公,孩子却一溜烟跑了,只留下铜铃铛在地上打转,发出幽幽的回声。

城隍庙门口,果然围了一圈人,议论纷纷。地上散落着十几根金条,还有几个破碗,里面装着残羹剩饭。李半仙挤进去,见个老乞丐正捧着金条哭:“这是造孽啊,天上掉馅饼,砸得脑袋疼。”
“怎么回事?”李半仙问。
“今儿一早,这金条就跟雨点子似的,噼里啪啦往下掉。”老乞丐抹了把眼泪,“我们这些人,穷惯了,突然来这么一笔横财,心里慌啊。”
李半仙蹲下身子,捡起一根金条,沉甸甸的,咬一口,牙印子都在。他抬头望天,蓝天白云,没啥异样。正纳闷呢,忽然听见有人喊:“快看,那孩子又来了!”
只见那个穿蓝布衫的孩子,手里拎着铜铃铛,蹦蹦跳跳地过来,身后跟着一群小孩儿,个个手里拿着糖果、馒头,笑得跟朵花似的。
“散财童子来啦!”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轰然大笑。
孩子脸一红,扭捏道:“什么散财童子,我就是看大家饿得慌,想把好东西分一分。”
李半仙心里一动,这孩子的行为,倒像是传说中的散财童子,专把金银撒给穷人。可他怎么也想不通,这金条是从哪儿来的?这孩子又是何许人也?
这天夜里,李半仙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铜铃铛的声音老在耳边响。他索性披衣起床,点上油灯,想再摆弄摆弄那几枚铜钱。谁知刚摸到铜钱,窗外突然闪过一道黑影,铜铃铛声由远及近,吓得他手一抖,油灯差点翻了。
“谁?”李半仙壮着胆子问。

“是我。”门吱呀一声开了,那个孩子站在门口,脸色比白天还白,像是涂了层粉。
“这么晚,你来干啥?”李半仙心里发毛。
“李爷爷,我……我有点怕。”孩子声音发颤,“那些金条,不是偷的,也不是抢的,是……是别人给我的。”
“谁给的?”李半仙追问。
孩子犹豫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个破布包,打开来,竟是一张泛黄的纸,上面画着个奇怪的符号,像是符咒,又像是某种图腾。
“这是我在城隍庙后面捡的。”孩子说,“那天晚上,我听见有人哭,就过去看,结果看见个穿黑袍的人,把这张纸塞给我,说……说我是散财童子,要我……要我……”
“要你干啥?”李半仙急道。
“要我散尽家财,救济苍生。”孩子说完,突然浑身抽搐,铜铃铛掉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响声。
李半仙冲过去,想扶住孩子,却见他眼睛翻白,口吐白沫,不一会儿就没了动静。再一摸鼻息,已经凉了。
李半仙吓得魂飞魄散,连夜收拾细软,想逃离这是非之地。可他刚走到胡同口,就看见那孩子站在老槐树下,铜铃铛摇得叮当响,笑得跟没事儿人一样。
“李爷爷,您这是要去哪儿啊?”孩子问。

李半仙腿一软,瘫坐在地上:“你……你不是死了吗?”
“死?我活得好好的呢。”孩子咯咯笑,“李爷爷,您别怕,我跟您闹着玩儿呢。”
李半仙这才发现,孩子手里还拿着那张符咒。他壮着胆子接过符咒,仔细一看,上面画的竟是个八卦图,中间有个“财”字,四周环绕着各种吉祥图案,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图中央的一个小脚印,像是孩子的脚印。
“这是……”李半仙喃喃道。
“这是散财童子的印记。”孩子说,“李爷爷,您知道吗?散财童子不是神仙,而是个人,是个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分给别人的好人。”
李半仙恍然大悟,原来这孩子不是妖怪,也不是神仙,而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只是被某种力量选中,成了散财童子。而那些金条,怕是有人故意留下的,想考验人心。
“那这孩子……”李半仙问。
“这孩子,就是散财童子。”主持说,“他心地纯净,无欲无求,正是继承遗志的最佳人选。”
从那以后,孩子成了城隍庙的散财童子,每天拿着金条和铜铃铛,走街串巷,救济穷人。而李半仙,也成了他的助手,帮他出谋划策,管理账目。

日子一天天过去,城隍庙的香火越来越旺,散财童子的名声也传遍了京城。可树大招风,这天,庙里突然来了一伙人,个个凶神恶煞,手里拎着棍棒,说是要找散财童子算账。
“你们是谁?想干啥?”李半仙挡在孩子面前。
“我们是城南的混混,听说这儿有个散财童子,天天撒钱,我们想来借点儿。”领头的是个刀疤脸,手里拎着根铁棍,“识相的,就把金条交出来,不然……”
“不然怎样?”孩子突然站出来,铜铃铛摇得叮当响,“你们这些人,有手有脚,不去干活,就知道抢别人的东西,羞不羞?”
刀疤脸一愣,他没想到这孩子胆子这么大,居然敢顶嘴。他挥起铁棍,就要打孩子,却见孩子突然伸手一指,地上凭空冒出几根金条,金光闪闪,晃得人眼晕。
“这些金条,给你们。”孩子说,“但你们得答应我,拿了钱,就去找活儿干,别再欺负人了。”
刀疤脸和手下们面面相觑,他们从没见过这么神奇的事儿。他们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抵挡不住金条的诱惑,纷纷捡起金条,灰溜溜地走了。
这事儿一出,城隍庙更热闹了。有人不信邪,说散财童子是妖怪变的,有人则说他是神仙下凡。李半仙心里明白,这孩子不是妖怪,也不是神仙,但他身上确实有股神秘的力量,能变出金条,救济穷人。
这天晚上,孩子又来找李半仙,手里拎着铜铃铛,脸色却比往常更苍白。
“李爷爷,我……我可能撑不了多久了。”孩子说,“那些金条,其实是我用寿命换来的。”

李半仙大吃一惊:“用寿命换金条?这是谁教你的?”
“是那个穿黑袍的人。”孩子说,“他告诉我,只要我愿意用寿命换金条,就能救济更多的人。我一开始不信,但后来……后来我试了试,真的变出了金条。”
李半仙心里一紧,他早就觉得这事儿不对劲。他掏出符咒,仔细看了一遍,突然发现符咒上有个小字,写着“以命换财,善恶有报”。
“孩子,你被骗了!”李半仙说,“这个符咒,是个陷阱!那个穿黑袍的人,是想利用你,让你用寿命换金条,最后让你……”
李半仙抱起孩子,冲进庙里。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孩子苍白的脸上,他的呼吸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李半仙掐人中、按胸口,使尽浑身解数,孩子却毫无反应。
“这可咋整?”李半仙急得直转圈,“得找人帮忙啊!”他忽然想起,城隍庙后街住着个老道士,人称“张真人”,据说能降妖除魔,或许有办法救孩子。
李半仙抱起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后街跑。夜风吹得他浑身发凉,铜铃铛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他不敢回头,生怕看见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张真人住在个破院子里,屋里点着盏油灯,昏黄的光从纸窗里透出来。李半仙“砰砰砰”砸门,喊声震天响。不一会儿,门开了,张真人披着道袍,睡眼惺忪。
“李半仙?大半夜的,你这是……”张真人话没说完,就看见李半仙怀里的孩子,脸色大变。
“张真人,您快救救这孩子!”李半仙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张真人听得眉头紧锁。
“这是‘命换财’的邪术啊!”张真人说,“那黑袍人,怕是个邪道,用孩子的寿命换金条,供自己修炼。这符咒,就是个引子,吸孩子的阳气,补那邪道的阴功。”

“那现在咋办?”李半仙急道。
“得破了这符咒。”张真人说,“但破咒需要三样东西:童子尿、黑狗血、朱砂笔。还得在子时三刻,对着月亮,念咒画符。”
子时三刻,月亮正圆。张真人摆上香案,点燃三支香,嘴里念念有词。李半仙端着童子尿和黑狗血,手里攥着朱砂笔,紧张得手心出汗。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张真人念完咒,突然大喝一声,“破!”李半仙赶紧把童子尿和黑狗血泼在符咒上,同时用朱砂笔在符咒上画了个“破”字。
只见符咒金光大盛,随后“啪”的一声,裂成两半。孩子猛地睁开眼,大口喘气,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孩子,你醒了!”李半仙喜极而泣。
孩子虚弱地点点头,铜铃铛从怀里掉出来,发出清脆的响声。张真人捡起铜铃铛,仔细端详:“这铜铃铛,也是个法器啊,能驱邪避灾,保人平安。”
孩子休养了几日,渐渐恢复了元气。李半仙和张真人商量着,得找出那个黑袍人,斩草除根,以免再祸害别人。
这天,孩子突然说:“李爷爷,我知道那黑袍人住哪儿。”

“你咋知道?”李半仙一愣。
“我……我梦见过他。”孩子说,“他住在个破庙里,庙里有口枯井,井底下有个密室。”
李半仙和张真人对视一眼,决定夜探破庙。他们准备了桃木剑、符咒、黑狗血,还有孩子给的铜铃铛,趁着月色,悄悄出了城。
破庙位于荒山野岭,四周荒草丛生,乌鸦“嘎嘎”叫得瘆人。李半仙和张真人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靠近庙门。突然,一阵阴风刮来,庙门“吱呀”一声开了,里面黑漆漆的,啥也看不见。
“小心!”张真人低声说。
他们刚踏进庙门,就听见一阵怪笑,阴森森的,让人毛骨悚然。紧接着,黑袍人从阴影里走出来,手里拎着根拐杖,拐杖头上刻着个骷髅头,闪着绿光。
“你们倒是胆大,敢坏我好事!”黑袍人冷笑道,“不过,你们来得正好,我正缺几个魂魄炼丹呢!”
说着,黑袍人挥起拐杖,绿光暴涨,向李半仙和张真人扑来。李半仙和张真人闪身躲过,同时掏出符咒,贴在黑袍人身上。符咒金光大盛,黑袍人惨叫一声,绿光顿时弱了几分。
“这邪道,果然有点道行!”张真人说,“李半仙,你对付他,我念咒加固符咒!”
李半仙挥起桃木剑,与黑袍人战在一处。那黑袍人虽然被符咒压制,但身手依然矫健,拐杖舞得密不透风。李半仙左支右绌,渐渐有些吃力。
这时,孩子突然冲进来,铜铃铛摇得叮当响。黑袍人听见铜铃铛声,动作突然一滞,像是被什么东西定住了似的。李半仙趁机一剑刺中黑袍人手腕,拐杖掉在地上,绿光消失。
黑袍人惨叫一声,瘫倒在地,现出原形——竟是个干瘪的老头儿,满脸皱纹,眼睛浑浊无光。

“饶命……饶命啊……”老头儿有气无力地求饶。
“饶你?你害了多少人!”李半仙怒道,“今天,我就要替天行道!”
说着,李半仙举起桃木剑,就要刺下去。这时,孩子突然说:“李爷爷,别杀他。”
李半仙一愣,转头看孩子。孩子说:“他虽作恶多端,但……但也是个可怜人。他修炼邪术,是因为想长生不老,可长生不老,真的那么好吗?”
李半仙和张真人面面相觑,最终叹了口气,放走了老头儿。老头儿连滚带爬地逃走,消失在夜色中。
回到城隍庙,孩子把金条都分给了穷人,自己却啥也没留。他说:“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帮助别人,比啥都强。”
李半仙和张真人听了,心里感慨万分。他们知道,这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心地纯净,比他们这些活了半辈子的人,还要明白事理。
而李半仙和张真人,也从此放下执念,专心修行,帮助他人。他们知道,真正的道行,不在法术高低,而在心地善恶。
“散财童子”的故事,看似是个民间传说,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孩子用寿命换金条,救济穷人,看似愚蠢,实则大智若愚。他明白,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善良和爱心,才能永存人间。

而黑袍人的下场,也警示世人,邪不压正,恶有恶报。那些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的人,最终必将自食恶果。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善良与邪恶的较量。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善恶有报的传统道德观念,永远是我们行为的指南。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善良和爱心,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