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 微观史纪
“对不起,给国家抹黑了”!
看着照片中的老爷爷,很多人鼻子都是一酸!
现在很多人在大街上看到一些跪在地上乞讨的人,就躲得远远的,好像生怕什么东西会扑过来一样!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在大街上要饭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些老人难道就没有孩子么?没有人照顾他们么?
在郑州的一条街里,一个老爷爷弓着背,满脸皱纹的向街上路过的人乞讨着!
“给点钱吧!让我吃口饭吧”!
但这个看似普通的乞丐,实际上有着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身份,他叫耿生茂,今年已经103岁高龄。
他的家乡在河南商丘,当时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很小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很艰难的照顾着他和几个兄弟姐妹。
"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可以说几乎都吃不起饭。"耿生茂回忆道,声音里透着无奈,
实在是没办法了,母亲就会拉着他去街上要饭,如果不是真的被生活逼成这样,我相信谁都不会走到要饭这条路上的!
而这也成为了他的谋生手段,那时的他,绝不会想到自己在一个世纪后,还要重拾这项"技能"。
新中国成立后,耿生茂的生活慢慢有了一点好转,娶了老婆生了孩子,为了养活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年轻力壮的他啥脏活累活都干,只要能赚钱!
可即便这样,家里还是穷得叮当响!
眼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耿生茂心里着急,他决定再次拾起儿时的"老本行"。
"那时候我就推着板车,拉着几个孩子去乞讨。"耿生茂回忆道!
就这样,耿生茂一边种地,一边带着孩子们四处乞讨,艰难地将五个孩子抚养长大。
他以为,等孩子们成家立业后,自己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但命运似乎总是不肯放过耿生茂,妻子有精神病,发起疯来自己的孩子都不认识,还经常在街上乱打乱骂的,最小的儿子耿纪营出生就有先天性残疾!
大儿子得了脑梗,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了!屎尿啥的都是自己媳妇照顾着!
二儿子因为犯了事被关进了牢里,两个女儿嫁人后,各自生活也是揭不开锅!可以说,老天算是将这一家子人折磨的够惨的!
信息来源
看着儿子一家艰难的生活,耿生茂心如刀绞,他想要帮忙,却又无能为力。
"我每个月有300元的补贴,60元的养老金。"耿生茂说,"但媳妇的病需要常年服药,每月光药费就要几百块。"
就在这时,耿生茂又想起了自己曾经的"老本行"。
"我想着,如果我出去乞讨,多少能给儿子减轻点负担。"耿生茂说,"再说了,两个孙子也到了该娶媳妇的年纪,家里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我得为他们做点什么。"
就这样,103岁高龄的耿生茂,再次踏上了乞讨之路。
每天清晨,耿生茂都会早早地来到郑州最繁华的街道,找了一处人流动量大的地方跪在地上乞讨着!
过路的人看到老人这样,有的给老人买点水,有的便掏出钱给老人!
有位过路的学生给老人买了份饭后说到:
爷爷,你这么大年纪了,这样跪着身体会吃不消的,快起来吧,你家里没有人照顾你了么?
但他就是不起来,一跪有时候就是一整天!晚上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找能休息的地方!
对他来说,似乎乞讨就成了一份工作,每周都在郑州乞讨个几天,然后再把钱寄给家里,最后再继续乞讨!一年下来,也有一两万的收入!
就在耿生茂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时,一位记者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天,记者注意到了这个佝偻的老人,上前询问情况。当得知老人竟然有103岁高龄时,记者震惊不已。更让人意外的是,老人并非无依无靠,而是有儿有女。
面对记者的采访,耿生茂诚恳地说:"对不起啊,给国家抹黑了。"
这句话瞬间引爆了舆论,一时间,关于103岁老人沿街乞讨的新闻铺天盖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有人同情老人的遭遇,认为这反映了我国养老体系的不足,也有人批评老人的行为,认为这是在利用同情心欺骗他人。
更多的人则将矛头指向了老人的子女,认为他们不孝,让百岁老人流落街头。
但事情并非表面那么简单。
那天晚上,三儿子听到了父亲在外面乞讨的消息后连夜赶到郑州,把自己的父亲接回了家里。
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耿纪营跪在父亲面前痛哭流涕:"儿子不孝啊,爸,以后再也不会让你出去要饭了......"
原来,耿纪营一直都知道父亲外出乞讨的事,但由于家庭困难,他不得不默许了父亲的行为。这份沉默,成了他心中永远的愧疚。
回到家后,耿生茂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村里的干部们得知情况后,立即协调相关部门,为耿生茂家申请了更多的社会救助。
耿纪营也下定决心,要自食其力,不再让父亲为家里操心。他开始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手艺,希望能为家里增加一些收入。
耿生茂的故事,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养老问题的深入思考。
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那份深沉的亲情。
无论环境多么艰难,父母总是想方设法为子女付出,即便到了百岁高龄也不例外。
耿生茂的乞讨之路,虽然曲折坎坷,但最终却收获了救赎和团圆。
在他103岁的人生中,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他出生时的战乱频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艰苦岁月,再到如今的繁华盛世,耿生茂的人生,仿佛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近现代史。
一个世纪的风雨,一个家庭的兴衰,一个老人的坚持。
耿生茂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韧性,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了"老有所养"的真正含义。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或许应该停下脚步,多看看身边的老人,倾听他们的故事,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过去,理解现在也能憧憬未来。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要忘记关注那些社会中最需要帮助的群体。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与进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河南商报《河南103岁老人乞讨给儿子补贴家用》
中国青年报《河南百岁乞讨老人:对不起干部 给国家抹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