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订房被强制退单?律师支招:这三步必须做

趣闻事 2025-04-26 20:28:36
【开篇:攒了半年的旅行基金,差点被一纸退单毁了】

“姐,贵阳那家酒店又涨价了!”4月21日晚上,大学生小丁接到闺蜜电话时,手一抖,奶茶洒在攒了半年的记账本上。两个姑娘怎么也没想到,2月份就订好的125元/晚的酒店,临到五一却被通知“无法入住”。周边同档次的酒店早已涨到500多一晚,这意味着她们要额外多掏1100元——相当于白打30小时零工。

【事件还原:从“确认订单”到“系统故障”的套路】

学生党的省钱攻略反成陷阱

小丁翻开手机相册,2月15日的订单截图清晰显示“预订成功”。这家距离贵阳北站仅800米的连锁酒店,当时挂着“早鸟特惠”的标签。“我们特意选工作日下单,怕周末涨价。”她苦笑着展示与客服的聊天记录,对方曾信誓旦旦保证:“价格锁死,放心出行。”

然而4月21日,一通来自平台的电话让所有计划泡汤。

【暗流涌动:酒店与平台的“踢皮球”大战】

1. 加盟店的“定价游击战”

记者以加盟商身份致电东呈集团,招商经理透露了行业潜规则:

平日挂低价:通过特价房刷高平台排名

假日玩消失:提前1个月下架低价房型,换名目涨价

违约金算计:赔偿金往往比涨价收益低得多

“比如五一期间房价从100元涨到500元,就算赔客人三倍房费(300元),酒店还净赚100元/间。”某连锁酒店店长算得门儿清。

2. 平台的“和稀泥”艺术

在去哪儿网办公区,前客服主管小李爆料处理秘籍:

拖延战术:告知客人“正在协调”,实则等酒店房源售罄

补偿陷阱:用限时消费券代替现金赔偿,多数人用不上

话术包装:把“强制退单”说成“为您推荐更优质房源”

“去年五一,我经手过42起类似投诉,最后只有3家酒店按原价接待。”小李摇头。

【法律亮剑:三倍赔偿只是底线,这些权利你可能不知道】

1. 民法典里的“护身符”

上海邵斌律师翻开《民法典》第57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他举了个接地气的例子:“这就好比你去菜场订了只土鸡,摊主临时说鸡飞了,不能只退你钱,还得赔你买高价鸡的差价!”

2. 收集证据的“三板斧”

截图存证:订单页、支付记录、酒店确认短信一个不能少

电话录音:接通客服先问“工号多少”,对方会更谨慎

书面函件:通过邮政EMS寄送《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告知书》

“去年杭州有个阿姨,靠通话录音让酒店赔了差价。”邵律师提醒。

【实战攻略:被退单时,这三招比吵架管用】

1. 打蛇打七寸——找对监管部门

酒店属地:拨打当地12315+区号(贵阳0851)

平台属地:北京12315(去哪儿网注册地)

升级投诉:登录全国12315平台,勾选“举报”而非“投诉”

“别小看选项区别,举报会触发立案调查,商家最怕这个。”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老周透露。

2. 借力打力——用平台治酒店

在贵阳某连锁酒店大堂,记者目睹维权高手吴先生的操作:

打开预订平台找到“人工客服”

输入:“根据《电子商务法》第38条,平台未尽审核义务需连带赔偿”

要求:“要么协调入住,要么按《消法》退一赔三”半小时后,酒店经理主动来电:“给您免费升级套房!”

3. 抱团取暖——维权群的力量

小丁的微信群已扩到47人,她们做了三件事:

统计被退单总金额(目前已超8万元)

联名签署《集体投诉书》递交给贵阳市文旅局

制作短视频@当地媒体和文旅局长账号

【行业反思:当我们说走就走时,谁在给我们使绊子?】

在贵阳北站出站口,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旅客:

14人遭遇过节假日被退单

9人选择忍气吞声

仅2人成功维权

“现在订酒店就像抢火车票,还得防着卖家反悔。”拖着行李箱的陈大叔叹气。

【曙光初现:良心商家的自救行动】

观山湖区某民宿老板林女士亮出“铁规矩”:

全年价格公示:五一房价提前半年锁定

违约十倍赔偿:条款直接印在预订页面

开通老客专线:70岁以上老人优先保障房源

“虽然少赚点,但旺季回头客多了三成。”她指着墙上的锦旗,“这比什么都值!”

【老张说:维权不是较劲,是为了让世界讲点道理】

采访结束那晚,小丁发来消息:“酒店同意免费入住,还送了两份丝娃娃体验券。”但她们决定不住:“不是钱的事,是怕半夜被赶出来。”

放下手机,想起我父亲常说的话:“人活一口气。”这届年轻人要争的,不过是个明码标价、说到做到的理儿。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人物为化名。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订房故事,老张帮你支招!)

点击“关注”,听胡同口的热乎气儿,唠老百姓的身边事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