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迅猛,已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推动数字化转型。截至2025年3月31日,我国共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较去年底增加44款,其中包括蔚来控股的“蔚来大模型”、商汤科技的“商汤AI代码生成模型”等。
全球知名研究机构Omdia自去年9月发布《2024年度中国商用大模型厂商评测报告》以来,行业格局发生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今年4月新发布的《2025年度中国商用大模型厂商评测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目前市场竞争格局。
Omdia的评测基于两大核心维度:①模型能力,主要借助来自主要研究和独立第三方基准的数据,重点关注基础模型以准确、可预测和安全的方式执行通用任务和特定领域任务的能力。②执行能力,包括创新力、战略和路线图、上市战略、垂直行业覆盖率、客户数量、实施服务、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等七点。

领先的14家中国模型被划分为领导者、挑战者、具潜力者三大象限。其中,具潜力者3家。公开资料显示:月之暗面(Moonshot AI)月之暗面成立于2023年3月,名称源自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的经典专辑,象征着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创始人杨植麟是一位90后,保送入清华热能工程系,中途转计算机,是清华教授唐杰得意门生,曾先后参与谷歌、盘古NLP、悟道等大模型的研发。
2023年10月,月之暗面推出全球首个支持输入20万汉字的智能助手产品Kimi,在“长文本”这一重要技术上取得世界领先水平。2025年2月,开源其MoE(混合专家,Mixture of Experts)大语言模型Moonlight-16B-A3B-Instruct。

挑战者6家,重点放在选定的用例或专有解决方案上科大讯飞(iFLYTEK)领跑央国企大模型市场,依托自主可控的“飞星”国产算力平台和“通专结合”技术路径,与中石油、中海油、国家能源、华润、绿发等20多家头部企业共建行业大模型,覆盖300多个应用场景。
在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中,科大讯飞代展示了支持中、日、英三语实时交互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展项“AI孙悟空”——以讯飞星火大模型为基础,融合多语种、高噪场景语音识别、多情感超拟人语音合成、多模态交互等技术能力,为全球游客提供智慧导览。

领导者5家,其中,阿里(Alibaba)连续第二年获评领导者,竞争力整体排名第一,在模型能力和执行能力两大核心维度均处于领跑位置。
今年1月29日发布的旗舰模型Qwen2.5-Max,采用超大规模MoE架构,基于超过20万亿token(词元)的预训练数据及精心设计的后训练方案进行训练。2月25日,推出基于Qwen2.5-Max的推理模型QwQ-Max-Preview。
2023年8月Qwen-7B宣布开源,阿里首次加入自研大模型开源行列。过去一年,先后推出开源模型Qwen2.5、Qwen2-72B、Qwen2.5-72B、QVQ-72B-Preview,今年又陆续开源全新的视觉理解模型Qwen2.5-VL、首个端到端全模态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2.5-Omni-7B。
截至目前已开源200多款模型,率先实现“全尺寸、全模态、多场景”的开源布局。通义千问衍生模型数量突破10万,超越美国Llama系列,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数据显示,通过阿里云百炼平台调用通义大模型API的企业和开发者超过29万,包括90%互联网公司,90%上市商业银行,90%汽车品牌等,例如OPPO、vivo、荣耀、蔚来、小鹏、极氪、建行、招行、海尔、美的、携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