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第六校区要来了,进驻科创港,就在湖南大学对面!

凡尔赛百态 2025-03-30 01:35:48

湖南师范大学设有5个校区,

二里半校区,也叫北院,这是湖南师范大学的主体校区,许多重要教学和管理机构都设在这里。

南院校区,地理科学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咸嘉湖校区,医学院设在这个校区。

张公岭校区,主要涉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湖南省军区的训练基地使用。

桃花坪校区,工程与设计学院、树达等在该校区办学。

现在开始筹建第六校区了。

湖南师范大学科创港位于湘江科学城,打造以新工科为核心,结合基础、新医、新文科的学科集群。

通过科教和产教融合,构建理、工、文、医交叉的国际一流创新综合体。

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兴交叉学科,与现有校区形成互补格局。

湖师大几个校区的总面积不到3000亩,仅约为中南大学的一半。

而且学校位于岳麓山风景区内,由于山体不能动,唯一解决人多地少矛盾的办法就是拆旧楼、建新楼。

但湖师大目前许多老房子的产权根本就不在学校手里。

比如二里半和南校区的那些老旧职工宿舍,很多已经不再属于学校,而是成为了退休教师的私有产权房。

这些房屋大多被出租给了青椒们,校方想收回也无能为力。

这条解决问题的道路也被堵死了。

湖师大引以为豪的附属中学、小学和附属医院等单位基本都是各自为政,湖师大无法从中分得一杯羹,也无法指挥它们。

湖师大这些年的办学历程,简直就是一本糊涂账。

当年首批进入211工程时风光无限,二十多年过去后,却被众多“双非”高校远远甩在身后。

尤其是“双一流”建设启动后,这所老牌师范名校的真实水平才得以显露。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竟然没有获得任何A类学科!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2022年,“双一流”建设终于有了一个外语学科入选,这是全校上下倾尽全力投入资源的结果。

然而,外语学科的影响力毕竟有限,远不及湘大的数学那样具有含金量。

如果当年能入选哲学、生物、物理或数学等学科,或许都会比现在的外语更为理想。

但湖师大未来持续退步的可能性极大,目前几乎看不到任何崛起的希望。

湖师大目前的困境与某些校领导密切相关。

前任校长刘守成有余、开创不足,错过了中国高校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刘校长因担心负债问题而不敢进行基建投资,也未能争取到学校周边的土地,这些土地后来被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夺走,导致湖师大如今只能局限于几块分散且面积狭小的地块上,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他最被人诟病的是卖掉了天马那块地。

刘在任的15年是湖师大退步最明显的15年,他对湖师大今天的局面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

现任蒋校长虽然带来了一些改善,但仍未能扭转颓势。

湖师大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许是校区的狭小与分散,需要提前规划并解决这个问题。

国防科大和湖大已经决定在星沙松雅湖边建设新校区,为湖师大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湖师大可以借此机会与其他两校合作,共同规划建设新校区。

长沙县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吸引高水平大学入驻,并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此次更是划拨了优质土地用于学校建设。

松雅湖区域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已汇聚了长沙师范、湖南艺术学院、大众传媒等多所高等院校,若湖师大能在此建立新校区,将有效缓解其现有校区狭小且分散的问题。

湖师大可以考虑出售张公岭校区,从而筹集到建设新校区所需的资金。

张公岭校区作为一所中专院校,其位置偏远且设施陈旧,与211高校的形象不符。

显然,湖师大并不乐意如此做。

一是没有能力。

二是没有魄力。

这次进驻科创港,算是折中的方案。

新校区就在湖南大学对面。

真是亲兄弟啊!

到哪都呆在一起。

湖师大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行政人员的数量相当惊人。

试问一个以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为主业的学校真的需要养这么多不上课、不做研究的“老师”吗?

新校区肯定是要发展新工科的。

以湖师大扣门的性格,并不看好新校区的发展。

但毕竟是迈出了第一步。

如果能空降一个有能力的校长。

那么,湖师大肯定会迎来一波高速发展良机。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1 阅读: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