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愧是“人间炼狱”:奇葩习俗刷新三观,愚昧无知让人发指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5-04-11 03:59:55
引言

一个国家能把“奇葩”活成日常,还能让“愚昧”成体系,印度这地儿真是地狱开分店,神佛在打卡。你说信仰就信仰吧,可他们信到连基本人权都不要了。印度那些刷新三观的奇葩习俗,实在令人发指又“服气”。

厕所不进人,左手管卫生:当代卫生界的谜中谜

说到印度的厕所问题,那是真正称得上“国际级奇观”。咱们国家提倡“厕所革命”好多年,不管是在老少边穷地区,还是最偏远的山沟沟,都是铆足了劲儿建厕所、搞清洁、提卫生。但是反观印度,一个人口超14亿的国家,却有超过7亿人没有厕所可用,更有意思的是,即便有了厕所,他们也不爱用。

这事儿要从2017年“水援助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说起。根据当年“世界厕所日”的统计,在全球大约9.5亿日常户外如厕人口中,印度人占了5.69亿,一个国家就占了全球的一半还多。这不止是尴尬,这是光明正大地挑战人类卫生底线。

印度人的如厕方式堪称“人与自然的无缝对接”。清晨五六点,不少村民都会成群结队,提着水壶,穿过村道,直奔附近的小树林、田埂或者河边。这不是春游,而是他们每天的“早课”。他们嘴里聊着天,手里拎着水瓶,到了目的地后,便纷纷各自选好一块“领地”,蹲下解决问题。

更离谱的是,解决完毕后,他们不是用厕纸擦拭,而是——徒手!徒手!用左手指头处理“后事”。然后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清水瓶子,完成整个“净化流程”。这一套流程,完全不符合现代卫生标准,却在这个国家被几十亿人长期使用着。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还真不是因为没钱造厕所。印度政府其实早在2014年就启动了一个“全民建厕计划”,号称要在全国范围内新建一亿座厕所。结果呢?不少村里是建了,但要么是没水没电不能用,要么干脆大门上锁当仓库,导致村民反而更不愿意使用。

而且,在瓦拉纳西、比哈尔、北方邦等地,你能在清晨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在铁路边、小路旁、河滩边如厕的画面,这不是个例,是普遍现象。到2015年,哪怕首都新德里周边,也仍有上百万居民依靠户外如厕生活。

更可怕的是,印度公共厕所多数连最基本的冲水系统都没安装。政府为图省事,常常直接在厕所内放一大缸水,方便人们用水舀着冲刷。然而,由于缺乏清洁管理,这种水缸常年累积下来的“沉淀物”,看一眼都足以让人“清空肠胃”。

放在中国,哪怕是最基层乡镇,也早早普及了冲水式厕所和纸巾式清洁方式。卫生标准之高,让来华游客惊呼“厕所体验堪比五星酒店”。可在印度,却依然保留着这种“用手胜于用纸”的传统操作。

这不是贫穷的问题,而是根植于印度教文化的“洁净观”。他们认为身体的“排泄物”应当远离屋内,厕所太近反而不吉利。于是,哪怕给他们修厕所,他们也宁愿走出两公里去树林里蹲一蹲。这种行为背后的逻辑,已经不是科学能够解释的,而是信仰和文化的“顽固守卫”。

人不敢按喇叭,牛睡马路中:三亿牛的神级待遇

你如果在新德里、孟买或加尔各答街头走上一圈,不出五分钟,肯定能遇到一群在大马路中央悠闲晒太阳、反复反刍的神圣生物——印度牛。这些牛从来不看红绿灯,也不怕汽车喇叭。车来了,它不动,司机也只能绕着走,谁敢按喇叭就是在“对神不敬”。

印度现存牛只超过3亿头,是世界牛只数量最多的国家。然而,与其他国家大力发展畜牧业不同,印度的牛不能吃、不能宰、不能碰。理由很简单,因为牛是“神的化身”,尤其母牛,被视为“圣母”,代表生命和繁荣。

牛在印度有多牛?咱们说个2020年的例子。新冠疫情期间,印度每日新增感染人数数十万,但很多民众不是戴口罩、打疫苗,而是集体去神庙“喝牛尿洗罪”。对,就是用牛尿当“消毒水”,牛粪当“净身膏”。当时有专家在电视上公开号召民众“每日饮一杯牛尿,增强免疫力”。这种说法不仅没有受到抵制,反而在广大民众中广泛传播。

为什么这么多牛可以自由上街?是政府不管吗?不是,是政府也不敢管。因为根据印度《动物保护法》规定,宰杀母牛最高可判处终身监禁,打牛、辱骂牛甚至驱赶牛都会引发宗教纠纷。而一旦牛在路上被车撞死,别说司机,连车主全家都可能被“愤怒的信徒”围攻。

更荒诞的是,这种三亿牛的神权地位,直接导致城市交通瘫痪、道路养护成本飙升、城市垃圾治理困难。特别是老年牛、病牛,由于没人管养,常年卧在马路中央,自然死亡后无人处理,任其腐烂。德里市政2019年光是处理牛尸的预算就高达9000万卢比。

而这些牛,不光吃人类食物,还挤占医院、学校、车站的空间。在部分贫民窟,牛甚至住进了屋里,与人共居一屋。反观我们中国,畜牧管理有法可依、城市养犬都有登记管理,更别说牛马畜牲。我们尊重动物权利,但不会因此牺牲公共治理秩序。

女人不如牛,新娘成冤魂:血色嫁妆的背后

在印度,做女人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职业。不光要承受家庭的期望和婚姻的压力,还要忍受来自社会制度的直接压迫。女性地位低下,是贯穿印度社会各阶层的共识现象。尤其是在嫁妆文化的重压下,“焚烧新娘”成了一种默认的残酷现实。

根据2012年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数据,当年有8233名妇女因嫁妆相关原因被杀害,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人因嫁妆而死。更夸张的是,这还是报案的数字,未报案部分保守估计至少在3万人以上。

“索奁焚妻”并不是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谋杀。在印度多数中下层阶级,厨房灶台往往与地面齐平。女性在烹饪时,背对丈夫和公婆,随时有可能被人一推,直接跌进火中。这种“厨房事故”通常被包装成“衣服着火”或“煤气爆炸”,警方碍于证据匮乏常常不了了之。

在比哈尔邦和北方邦等高发区,平均每年都有数千起此类案件,地方政府屡禁不止,甚至部分基层警察早已对这种案件“见怪不怪”。

嫁妆之所以成为生死线,背后离不开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女性婚配必须“匹配”,地位低的女方只能靠高嫁妆“买”一个好婆家。

21世纪以来,在印度城市中,一个高学历的新娘所需的嫁妆往往在6万美元至13万美元之间。这直接导致许多家庭不愿供女儿上学,只因“女儿读书越多,赔的钱越多”。

而新娘一旦被烧死,丈夫家再迎娶一人,又能“重复盈利”。这套血色产业链形成了恶性循环:生女如生灾,婚后如送死,女性地位连“牛”都不如。

这些铁一般的事实,让人无法再用“异域文化”、“独特习俗”来解释这背后的残酷。文化风俗可以多元,但对人命、对尊严、对公义的践踏,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

参考资料

全民喝牛尿抹牛粪的印度,成就了一个全球最奇葩的产业-澎湃-2020-10-07

印度:几亿人上不惯厕所,这事儿该怎么破?-澎湃-2020-10-10

0 阅读:900
评论列表
  • 2025-04-11 20:31

    好三哥,你们继续维护好你们的各项优良传统,千万别丢弃了。丢弃了你们就失去灵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