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海归博士面试碰壁?大专和二本的出路在哪里?

大娱海棠君 2023-11-02 11:18:32

1​2024届首场校园招聘会引发“第一学历”讨论

2024年10月16日,上海举办了一场备受关注的校园招聘会,吸引了众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前来应聘。然而,在这一招聘季,一些毕业生却因第一学历而遭受挫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毕业生挫折感:第一学历成“污点”

李敏(化名)是一名即将从北京某985高校研究生毕业的学生,她在参加秋季校园招聘会时,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她因本科毕业于一所不太知名的本科院校,连续被几家心仪的企业拒之门外。她在一次面试中,被面试官直接问到本科毕业院校的情况,而面试官对其本科学校不够理想,导致面试很快结束。与她一同面试的同学,本科毕业于一所985院校,却受到了面试官的青睐,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并最终被录用。

与李敏有着类似遭遇的毕业生不在少数。在现行的招聘环境下,第一学历往往成为一个被过度强调的标签,对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产生不利影响,也可能导致人力资源错配,给用人单位带来潜在损失。

​招聘中的“第一学历”限制

在李敏的经历中,许多企业在招聘信息中要求求职者填写第一学历,将其分为三个档次:985院校、211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这种招聘模式对“本科双非”毕业生,即非985和211院校的学生,形成了明显的歧视。即使这些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他们的本科学历仍然被视为不够理想。

一位某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坦言,对于某些高需求岗位,公司要求求职者必须拥有211院校的第一学历,对于核心部门,要求更高,必须来自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学校。他补充说:“简历只写研究生学校,不写本科学校的,一律默认第一学历不达标。”

类似的情况也在其他企业中存在,有的明确表示“本科非985或211院校不招录”,有的则采取更隐晦的方式,但仍然对第一学历施加了隐形的门槛。

问题与建议

首先,有关“第一学历”的限制并不符合法定概念,它仅反映了求职者的过去学习经历,而不等同于其职业能力。因此,这种招聘模式可能涉及就业歧视,侵犯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在现行的劳动法律框架下,应该更好地发挥就业促进法的作用,引导企业消除对第一学历的歧视。相关部门应发布第一学历歧视的典型案例和指导案例,以警示企业重视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

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而学历仅仅是一个方面。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可以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不应该成为就业的“硬伤”。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多元化的招聘和选拔方式,以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为年轻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毕竟,无论起点如何,每个人都有权争取竞争的机会和上升通道。2

0 阅读:21

大娱海棠君

简介:自媒体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