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晴朗的星期三,春日,三五好友相聚小木屋,柴火煮粉干,闲有可栖,是人间烟火,亦是清欢岁月,时序漫漫移华,光阴遥遥随风,最是人间共清欢。







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人们制作美食的方法层出不穷,在尝遍佳肴的年岁里,是否有一些味道尤为难忘?柴火煮粉干。


在小木屋的温馨氛围中,煮粉干不仅是一种美食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煮粉干的过程就像是在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仿佛是一种仪式,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宁。


粉干在福州人的餐桌上,存在感算是很强,如此朴素的食物,制作技艺却要追溯到八百年前。福州人熟知的粉干,一看闽清,二看闽侯,前有茶口,后有桐口。在老福州眼里,地道的煮粉干,总绕不过熟鱼。
粉干之于福州人,就好比,火锅之于四川人,面食之于西安人,从出生到迟暮,家里的饭桌上、餐馆的厨房里都不会少了这一碗看似普通平淡、实则盛满了地道闽味的粉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