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战打基础、二战985、三战命题组”,中国教育在线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2023年考研中往届生比例一直在逐年增加(2024年数据尚未找到),几乎占考研人数的一半。这些往届生中,想必有很大部分是二战三战的考生。

今天就来分析一下选择二战有哪些优势和难度、哪些人适合二战、以及选择二战需要考虑的问题,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一
二战的优势
1有备考经验
二战三战的同学如果能够总结之前失败的原因,在复习时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去补充之前复习薄弱的学科;能够精准避雷,不走到考研备考的误区;根据之前的经验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往往能够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备考计划,效率也会随之提升;同时对考研的流程也更加熟悉,包括报名、网上确认、考场附近订房间等事宜,不会手忙脚乱影响备考。
2 目标更明确
有些同学的初试分数差的不多,说明努力的大方向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备考的方法策略上需要改进,或者说是运气不够好。这类同学要好好总结之前的经验,找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上岸的概率极大。已经选择了再战,说明同学们的目标非常清晰、考研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很大概率上也明确了研究生学历对今后个人职业规划的作用。目标明确了,备考的决心也就更坚定,也会更加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上岸的概率会更大。
3 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二战的同学,知识储备上会比一战的同学更加丰富,对学校的情况也会更加了解;换了院校和专业的同学,至少在公共课上也有一定的储备,复习起来不会像一战时那么吃力。
二
二战有一定难度
1 考研内卷严重
今年考研人数下降了几十万,很多同学以为分数线会大降,但没想到部分院校专业的复试线还是比较高,无论是985院校还是双非院校。由此可见,一志愿上岸的难度不小。
2 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
经过了一次失败,很多人会开始自我怀疑、迷茫;周围一起备考的小伙伴或是上岸或是工作,感到孤独的同时,你的备考生活与他们轻松多彩的生活一比,会有心理落差。时间长了,心里的消极情绪无法疏解,备考的效率会很低,而且可能产生更大的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
三
这几类同学适合二战
1 目标明确、不是盲目跟风
大家一定要想清楚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是真心热爱学术、提升就业竞争力、还是喜欢某一专业等,并不是为了逃避就业或是随大流,要找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如果有明确的目标了,选择二战或许是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有足够的力量坚持下来,相信也会有好的结果。
2 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重新再来”简单的四个字需要用一年的辛苦去践行。
① 行动上:做好同时处理多件事的准备。应届生需要先完成本科毕业相关事宜:论文、实习等,复习时间紧张;脱产备考的同学,要有极强的自控力、规划好每天的任务;在职备考的小伙伴,还要兼顾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② 心理上:做好接受任何结果的准备。二战能够顺利上岸了固然好,但如果二战失利,未来又该何去何从?特别是脱产考研的同学,比同届生又少了一年的工作经验,今后应该怎么规划。这点虽然比较残酷,但确实是大家需要考虑清楚的一个问题。
3 清楚一战失利的原因
之前为什么没能上岸?是院校专业选择不当、报高了?
还是哪门课复习不到位、二战要怎么提升?
还是复习态度不对、有点盲目自信了?
......
这些问题如果能够自主去分析复盘,并知道如何去规划和调整,这样大家作为二战考生的经验优势才能体现出来,上岸的概率也会提高。此外,二战同样要认真全面复习,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已经有基础、可以吃老本,这样的想法只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四
二战需要考虑的问题
1 要不要换学校或专业?
二战是否需要换学校和专业,取决于大家一战失败的原因。下面学长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大家提出建议,具体还要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清楚。
① 目标院校不合适:建议更换
一战没能成功,不一定是目标过高,现在很多双非院校也非常卷,只能说可能是目标院校不太合适。所以,如果一战距离目标院校的距离相差较大,或是学校有一些骚操作的话,不必过于执着,可以换一所。
② 薄弱学科拖后腿:建议更换
有些科目对一些同学来说就是永远的痛,或许还是个无解的问题,比如英语和数学。所以,如果一战考英语一拖后腿了,那可以考虑换一所考英语二的学校;如果一战考数学拖后腿了,可以考虑换成其他不考数学的专业或者数学分数线没那么高的学校。
③ 目标院校政策革新:建议更换
如果一战失利是因为目标院校的政策突然改变,而且自己还不占什么优势、不利于发挥自己优点的话,建议大家考虑换一所院校。比如,学校更换的专业课自己不擅长、学校的复试政策对自己的情况不利等。
④ 目标院校比较友好:可以不换
如果一战的目标院校比较友好,那这部分同学可以选择不换学校和专业,或者是换个难度没那么大的学校和专业。备考之前一定要好好总结一战失利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发挥失常、偷懒拖延、或是备考方式出现问题,一定要想办法调整。
⑤ 在职考研时间不充足:建议不换
在职备考的同学备考时间有限,所以如果你是在职二战、或者是应届毕业打算在职二战,建议大家可以考虑换一所难度没那么大的学校、或者不换。
2 家人是否全力支持?
家人的支持是影响考研二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需要来自家庭的经济和精神支持。
① 如果家人不太理解的话,希望大家能好好跟他们沟通、表明你的决心和规划、获取他们的支持,千万不要情绪激动吵架。
② 如果家人支持,大家也不要怕辜负他们的期望、把这当成一种情绪负担,放宽心态、努力奋斗就好。
3 是脱产还是在职考研?
这个问题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可以先备考一段时间后看看复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再做决定。这个问题还会涉及到在哪里参加考试的事情,回户籍所在地考试还是工作/学校所在地考试。
因为如果是在户籍地之外的地区参加考试,需要提供社保缴纳证明,一般是3-6个月,下面以2024年北京市、重庆市、上海市的网报公告为例。



(图片截自研招网)
考研失败确实是个令人忧伤的事,但我们努力调整自己,尽快从忧伤中走出来,想清楚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后再决定是否二战,才能克服重重困难,迎接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美好未来。
二战不易、大家加油,我们终将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