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两弹元勋被害,周总理请一人出马查办,猖狂凶手吓得乖乖就擒

缘史记 2025-04-11 15:15:36

1968年6月8日,一群激进分子手持木棍和锤子等武器,闯入时任火箭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姚桐斌的住所,对他进行了残忍的殴打,导致其身受重伤。

姚桐斌是中国航天材料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在冶金学和火箭推进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作为我国火箭发动机材料的奠基人,他的科研成果直接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他的离世给中国航天事业带来了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使我国在这一关键领域失去了一位领军人物。

1999年,鉴于姚桐斌在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杰出表现,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一荣誉充分证明了他在这一重大科技工程中的关键作用,姚桐斌因此被誉为“两弹元勋”是实至名归。

姚桐斌的意外离世,让他的妻子彭洁清和女儿们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与此同时,周恩来总理也对此事感到极为震惊和愤怒。

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名对国家防务至关重要的顶尖科学家竟被公然杀害,这充分暴露了行凶者的肆无忌惮和无法无天!

国防科研和军工领域的专业人才,直接关乎国家安全命脉,堪称国之重器。像姚桐斌这样的技术骨干,如果遭遇不测却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那么整个国防科研体系的运转都将受到严重冲击。试想,连核心技术人员的安全都无法保障,谁还敢投身国防工业的研究工作?这不仅是对个人的伤害,更是对国家战略安全体系的重大威胁。因此,必须依法严惩凶手,维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国防科技事业能够稳定发展。

他稍作思考,随即拿起话筒,直接拨通了粟裕的电话。当时,粟裕正担任国防部副部长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双重职务。

1967年5月,粟裕被赋予了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负责国防工办和国防工业相关的机械工业部在北京的各个研究机构、工厂和院所的管理工作。当时,他不仅肩负多项职责,还负责中国科学院的军事管制工作。凭借这些关键角色,他成为了周恩来总理在军队中极为信赖的重要支柱。

尽管有人曾试图对付甚至扳倒粟裕,但他始终未被击垮。这主要归因于两点:首先,粟裕早在1958年就已离开军队高层,失去了实际权力;其次,毛泽东公开表态支持粟裕,称其“立有战功”,这为他提供了重要保护。

周总理对粟裕的暗中维护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粟裕自嘲为“无用之人”,但在关键时刻,他依旧能派上用场。这种保护让粟裕虽看似被边缘化,却始终保留了重要的战略价值。

在接手国防工业管理工作时,粟裕面临诸多挑战,但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明白,国防工作的核心原则是"确保稳定",绝不能让局势失控。基于这一认识,他顶住了各方压力,严格按照周总理的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每当有重要事件发生,粟裕总是立即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曾对国务院军管小组的负责人感叹:“现在你们都不向我反映情况了,只有粟裕同志有胆量,经常给我打电话,有时甚至一天两次。”

在接手国防工业各机构和机械工业部后,粟裕迅速投入工作,重点推进了几个关键国防项目的实施。他协调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计划,确保各项任务顺利进行。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引爆了首枚氢弹,标志着国防科技的重大突破。

10月9日,粟裕主持了一次重要会议,参会单位包括总参、空军、国家计委以及多个机械工业部门,共计40多家单位。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各部门协同合作,确保军队装备的更新任务顺利完成。

周总理来电后,粟裕同样深感意外和愤怒,他万万没想到在自己主管国防工业时会发生如此严重的事件。

据他所知,那些行凶者在杀害姚桐斌后,为了掩盖罪行,将他的遗体藏匿在火箭金属材料研究所内,并编造了他因突发疾病去世的谎言。同时,他们还扣押了彭洁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封锁消息,不让外界知晓真相。

粟裕得知消息后,怒火中烧,毫不犹豫地乘坐直升机迅速赶往南苑机场。抵达后,他立即集结部队,带领他们直奔丰台东高地的研究所。这一连串的行动显示出他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和迅速反应。

从南苑机场到东高地距离很短,只有3公里左右,开车大约10分钟就能到达。粟裕到达后,立刻命令手下把“造反派”的几位主要人物召集到会议室。他直接要求这些人立即交出杀害姚桐斌的凶手,并释放被关押的彭洁清,同时要求他们归还姚桐斌的遗体。

昨天还神气活现、自认为无人能敌的那些“革命派”,此刻却像被霜冻过的茄子,蔫头耷脑地一言不发。

粟裕急切地追问:“你们到底交不交人?”过了一会儿,有人咳嗽了一声,语气含糊地回应:“粟裕同志,那人的死跟我们没关系……”

粟裕怒不可遏,重重地拍了下桌子,严厉地宣布:“这是总理的直接命令,如果不交出凶手,你们所有人都将被逮捕!”他质问对方,当初行凶时如此狂妄,如今却不敢承担责任,还想推卸罪责?

这些所谓的“革命派”大多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在粟裕率领数十万大军参加淮海战役时,他们还是襁褓中的婴儿。

粟裕作为一名历经数十年战火洗礼、指挥过庞大军队的将领,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威严。虽然他平时话不多,看起来低调内敛,但一旦动怒,那种气势和威慑力绝对不容小觑。这种威严并非刻意表现,而是多年战场经验积累的自然流露。

粟裕将军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威猛气势,绝非寻常百姓所能承受。他指挥的战役中,不仅歼灭了大量日军和国民党军队,即便是被他亲手击毙的敌军,数量也至少达到数百人。这种战场上历练出的杀伐之气,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天壤之别。

在黄桥战役中,粟裕以八千人对抗十万敌军,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随后在孟良崮战役中,他成功歼灭国民党精锐七十四师。淮海战役中,黄百韬被击毙,杜聿明部队也被彻底消灭。紧接着的上海战役,汤恩伯的部队同样未能幸免,最终溃败。粟裕的部队从山东泰山脚下一路推进,直至台湾海峡,所向披靡,横扫百万国民党军队。在那个年代,只要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粟裕的赫赫战功。

粟裕一怒之下,那些造反派瞬间愣在原地,不知所措。就在这紧张时刻,又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让现场的气氛更加紧张,达到了顶点。

姚桐斌的幼女姚晨芳急匆匆从门外冲进来,直接扑向粟裕,开始嚎啕大哭。

彭洁清从衣袋中取出一张手写的便条,递给粟裕,声音低沉地说道:“粟爷爷,我父亲被他们杀害了,他的遗体就在对面那栋楼的地下室……”

长期被囚禁的彭洁清发现看守人员突然不见了,经过询问才得知粟裕的到来,这让她感觉就像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希望。

这位机智的女子考虑到自己直接出面不太合适,甚至可能起到反效果,于是写了张便条,让她的小女儿转交给一位个头不高却气势非凡的长者。她告诉孩子:“那位就是来救我们的粟裕爷爷。”

粟裕抚摸着姚晨芳的头发,轻声安慰道:“别担心,爷爷今天来就是为了把伤害你爸爸的那些坏人绳之以法。”

对于高层领导而言,目前的选择已经非常有限。他们只有两个选项:要么主动交出相关人员,要么整个团队都将面临严厉的调查。尽管粟裕平时表现得温和友善,但一旦触怒他,他绝对会采取强硬手段,包括逮捕甚至处决。

6月22日,粟裕召集了激烈冲突的造反派进行会议,明确强调:无论属于哪个派系,损害国家科研资料必须承担全部责任,杀害他人者必须交出凶手接受法律制裁,所有窃取的机密文件必须立即归还军管会,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

在这些重大项目中,从氢弹研发到人造卫星发射,再到导弹驱逐舰的建造,尽管遇到不少波折,但总算逐步推进,没有停滞。这些工程虽然进展缓慢,却始终保持着前进的势头,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得以继续发展。

从1960年代末到1970年初,粟裕一直负责国防工业领域的管理工作。在1968年1月,中国自主研制并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顺利完成首航,标志着我国造船工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1968年12月和次年9月,我国又进行了两次氢弹试爆,均取得圆满成功。到了1970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首颗人造卫星顺利升空。

在非常艰难的年代,粟裕倾尽全力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默默付出,这些贡献却鲜为人知。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