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早不是过去积贫积弱、老百姓生活艰难的穷国。华夏从弱国、穷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的过程里,有两个人是绝对不能被忘掉的,一个是毛主席,另一个就是邓小平。在70年代中国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邓小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后成功复出,这可是成为历史转折点的标志之一。
可是,好多人都没想到,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的过程那可不是顺顺当当的,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碍。就在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的过程里,有个让人挺意外的人——华国锋,还给他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华国锋给邓小平提供了什么帮助?要讲这段历史,得先从解放战争之后说起。
1949年,对已经被百年屈辱折磨得够呛的华夏大地而言,那可是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
而这一年,对邓小平而言也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就在这一年的11月,按照中央的指示,邓小平和刘伯承一起带着大军挺进大西南,让这片祖国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无数民众,在无尽的绝望和黑暗里看到了光明。
解放后的大西南可不消停。城市周边有残留的国民党军队,乡村里土匪到处横行,还有各种各样反动的会道门,再加上那些表面上听话、背地里却在搞小动作的地方势力。这些情况,让刚解放那时候的大西南看似平静,其实暗地里涌起了数不清的波澜。
这时候,邓小平已经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还有文化建设都归他领导。组织给的担子可是沉甸甸的,施政环境也是暗潮汹涌,可邓小平,毫不犹豫地用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刚开始治理大西南的时候,西南地区解放得太顺利了,而且中共正从革命党转变成执政党,西南地区就有一小部分同志开始经不住“进城赶考”的考验了。
最开始还能严于律己,可慢慢地就不行了,理想信念一点点没了,和老百姓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这种以前在根据地都很少见的情况,开始到处冒头。进城干部里离婚的事儿也是一个接一个。到最后,居然有党员同志自甘沉沦,贪污腐败了。
早在进军大西南之前,邓小平就已经料到这些新变化了。当时邓小平在湖南常德,就向跟着他进军西南的党员干部敲了警钟,让他们一定要记住李自成进北京后贪图享乐丢了革命成果的教训,得继续保持光荣的革命传统。
进军大西南之后,邓小平对那些违反组织纪律、不符合共产党员要求的干部,处理起来可严了。
贵州省有个县长叫李民,他之前在山东根据地就已经结了婚。结果,到了西南以后,这人就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他使了些手段,骗了当地的一个年轻学生,还跟人家结了婚。他在山东根据地的原配妻子,因为担心他,大老远地带着孩子跑到贵州来,可这个县长竟然把她们母子俩赶出家门,这母子二人只能可怜巴巴地在城里流浪。
邓小平得知这起案件后特别气愤,他指示法院必须严肃处理,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邓小平指示后,李民迅速被依法查办。个别党员干部不当行为曾让社会舆论恶化,这会儿一下子就好转了。西南地区的党员干部,也被这个案子警示了,原本有点松垮的纪律又重新严格起来了。
1952年,进军大西南都过去三年了。国家经济发展有需要,邓小平就又从地方调到中央去了,在政务院当副总理,还兼任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要知道,那时的政务院就是现在的国务院,这就足以看出邓小平工作能力有多强,资历有多深厚。
两年之后,邓小平又被委以中共中央秘书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一系列重要职务。他勤勤恳恳地处理国内各项政务,而且在外交场合也经常有很出彩的表现,还因此得到了当时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的夸赞。
1956年的时候,斯大林刚去世不久,赫鲁晓夫就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个秘密报告,专门针对斯大林的。报告里对斯大林否定得很厉害,这一下子就在苏联还有好多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思想上的波澜。
赫鲁晓夫的那个秘密报告,当时到苏联访问的邓小平也好,远在北京的中共中央也罢,都觉得赫鲁晓夫把斯大林否定得太过了,大家意见不一样。在那个特别看重意识形态的时期,两个思想路线不一样的社会主义政党,那可不就很自然地在言语上争起来了嘛。
在这场争论里,邓小平的表现那可太出彩了。苏联人来势汹汹,可邓小平特别冷静沉着。苏联那边问啥,他回答得都特有原则。赫鲁晓夫那些苏联高层,被邓小平搞得头疼得很,却毫无办法。
邓小平坚守原则这一点,不但被毛主席所赞赏,还让苏联人印象深刻。所以,四年后邓小平又带着中国代表团去苏联访问的时候,赫鲁晓夫等几个苏联高层为了对付这个不好对付的中国人,还专门开会,仔仔细细地研究到时候跟邓小平谈些啥问题。
1960年往后,中国和苏联在好多问题的看法上差别越来越大,最后从私下里兄弟政党间的矛盾,发展成了公开的激烈冲突,中苏论战就这么开始了。
在那场特别浩大的论战里,邓小平特别聪明,脑子转得快,他可是中方的关键人物。就因为他,苏联人可吃了好多亏。像赫鲁晓夫那样的苏联高层们,也都牢牢记住了这个个子不高却顽强不屈的中国人邓小平。
邓小平在跟苏联搞外交的时候,那表现很快就赢得了毛主席的赞赏。1957年在莫斯科的时候,毛泽东干脆直接夸邓小平是“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不过,在这一片和谐景象的背后,就因为经济发展路线这事儿,两人慢慢就有了隔阂。
而到了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的时候,邓小平当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不可避免地被无情打倒了。
1966年之后,刘少奇和邓小平都被当作“党内走资派”。刘少奇成了“走资派”里的头号人物,邓小平,被批成“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这么着,他党内外的所有职务都被撤掉了。他的儿女们也因为自己爸爸的事儿,被人排挤。
1969年的时候,邓小平和家人被直接送到江西,下放到江西新建县的一个拖拉机修配厂,做起了和其他工人没差别的工作,接受“劳动再教育”。
突然遭遇这么多狂风暴雨般的打击,被错批了那么多次的邓小平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顽强地默默生活、继续工作。在邓小平看来,自己虽然在政治上跌入低谷,可思想却还在向着高峰攀登。
在谪居江西的三年多时间里,邓小平始终都在深入思考中国经济和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从未有过片刻停歇。下放到江西的时候,虽然要参加体力劳动,可跟之前在北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十年比起来,这段日子显得特别悠闲。
以前邓小平在北京负责领导工作的时候,说他“日理万机”那可一点都不夸张。后来他到了江西,相关负责人特意做了安排,这就给邓小平营造出一个比较宽松稳定的环境,让他能够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好好深入思考。
邓小平每天午饭后小睡一会儿,然后就会坚持读书。他读的书可多了,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还有历史、哲学方面的书,他都看过。
就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当精神食粮,三年之后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的时候,他的精神状态可没被那十年折腾得不行,原来因为一直工作太累造成的健康问题,在下放江西的这段时间里也慢慢变好了。
1973年邓小平接到调回北京的命令的时候,他身体和精神状态都特别棒,马上就能开始工作了。
邓小平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后,看到当时全国经济乱得一塌糊涂,就着手整顿国民经济。在邓小平的辛苦努力下,中国经济之前停滞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开始慢慢有了恢复增长的苗头,全国之前那种乱糟糟的局面也开始重新稳定下来了。
但没过多长时间,过了一阵子后,邓小平就由于他的做法和之前十年相反,受到了冲击。在“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冲击下,邓小平又一次被打倒了。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了。过了8个月,到了9月9日,毛泽东也逝世了。这两位了不起的人物离世,这让全中国都沉浸在悲痛里,整个中国也一下子变得迷茫起来了,大家都在想,以后的中国该往哪儿走?
这时候的中国,尽管已经从长达十年的混乱局面里稍稍解脱出来了,可这十年混乱造成的毛病哪能一下子就全没了。
并且,周总理逝世之后,当时急需找到一个能主持国务院工作的人,来改变中国那时有些停滞不前的国民经济状况。之前邓小平有着很丰富的工作经验,又做了很多整顿混乱局面的努力,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盼望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主持国务院的日常事务。
当时在中国,华国锋是最高的实际领导者。对于邓小平复出这件事,华国锋的态度不但不反对,甚至是赞成的。
但表示赞同的同时,身为最高领导职务的华国锋,对马上让邓小平复出这事儿,自己心里也有顾虑。毕竟粉碎“四人帮”才过去没多久,邓小平不久前才被打倒。毛主席虽然没开除邓小平的党籍,可给的处分也不轻,是留党察看,看以后的表现。
要是现在马上让邓小平复出,恐怕全国的人都会把“粉碎四人帮”和“邓小平复出”联系到一块儿去,这样就可能产生一些不好的念头。得用一种“转弯”的法子,让他复出这件事看起来很自然,防止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揪住,拿这个当攻击的借口。
中央高层在确定了“转弯复出”这样的工作思路之后,马上就开始行动起来了。
1976年12月的时候,中央高层就打算开始恢复给邓小平报送中央文件了。到了197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开始在中央传达逐步恢复邓小平领导工作的精神。
到了1977年3月的时候,华国锋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正式讲了,邓小平之前受到的那些处分冲击,全是“四人帮”对他的污蔑。现在“四人帮”都被打倒了,经过中央认真细致的考虑,决定让邓小平重新回到中央工作。
到了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全会直接公布了恢复邓小平工作的决议。从这以后,邓小平总算又回到中共的领导高层,然后就开启了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邓小平的一生就像一部传奇故事,他那三起三落的经历,给他身上又加了好多传奇的光环,让他坚毅不拔的形象在历史上更加鲜明。而且,他复出工作的时候还得“转弯”,这就更能看出当时邓小平的处境有多难,也更能体现出他后来能取得那么多成就有多不容易。
人活一辈子,肯定会碰上不少大风大浪,起起伏伏那是常有的事儿。在经历这些的人里,胆小怕事的,刚熬过几个风浪,就被海水打得沉到海底去了。但那些勇敢的人不一样,他们有着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劲头,每次穿过一个个浪头之后,都能重新站在海面上,看到暴风雨过后那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