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作为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120”这个号码深入人心。
在路上遇到拉着警报的救护车,社会车辆也会纷纷借道让行,毕竟那上面一般都是急需抢救的危重病人。
这样一条重要的生命通道,平时都是24小时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守候指挥调度。
作为医疗急救的重要组成,负责值班的工作人员一定都经过了严格的培训。
但就在前几天河南一地120却因种种原因延误收救,最终导致患者身亡。
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发生?事后又将怎样处理?
晴天霹雳,念大学的女儿昏迷送医2022年5月17日河南平顶山的彭先生刚刚吃完午饭,正准备小憩一会,一个陌生来电打乱了平静的生活。
“叔叔,你是彭美(化名)爸爸么?她晕倒了,送去了医院……”女儿的寝室同学打来电话。
一开始彭先生还以为是电信诈骗,在反复核对信息后脑瓜子嗡嗡直响,唯一的女儿真的出事了。
都没来得及跟公司打招呼,彭先生马上驱车赶去郑州。
不到150公里的路,彭先生开了2个多小时,一路都在揣测女儿的情况,心急如焚还两次错过了路口。
赶到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后,平时活泼伶俐的女儿面色苍白陷入昏迷。
医生把女儿推进了检查室,彭先生在走廊焦急踱步。
一番检查下来,初检单上大体罗列了几个有可能的昏迷原因“急性脑出血”“I型呼吸衰竭”“中枢性高热”“神经源性休克”。
彭先生也看不懂单子上的这些原因,但看着这些关键词都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功能,他隐约感觉女儿的病情很严重。
自己不是医生只能充分相信医生,彭先生含泪恳求医生赶紧救活自己的女儿,不论付出怎样的代价。
彭美被紧急推进手术室,漫长的手术时间过后,她又被推进了ICU。
隔着玻璃,满身插满管子的女儿格外瘦小可怜,老父亲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落。
医生告诉彭先生,彭美的瞳孔已经开始放大,没有了自主呼吸,基本没有什么抢救的价值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到最后时刻当爹的怎么会亲手放开女儿的手。
他坚持让医生继续抢救,之后的十多天,彭美就一直与呼吸机为伴,门外的亲属无数次的向上天祷告希望孩子度过难关。
2022年5月30日,呼吸机发出急促的报警声,医护人员又一次紧急给彭美抢救,但却无力回天。
因为脑出血,彭美的生命终止在21岁这一年。
彭家人都无法接受女儿就这样撒手人寰,彭美的妈妈听闻噩耗直接哭晕过去。
自家女儿好好地上个学就送了命,彭先生悲伤中也满腹疑问。
他反复回忆这些天收集到的信息,自家并没有什么心脑血管方面的遗传病史,女儿平时身体也很健康。
突然头痛一下就没救回来,这里面会不会有问题?
“不能让小美走得不明不白!”
彭先生向龙子湖派出所报了警,他要搞清楚女儿生病后经历的所有事情。
直到在派出所听到了一段120的接报电话,其中有8分钟的求助录音,彭先生一拍大腿直接跳了起来
“他们不是在延误救治吗!”
义愤填膺的彭先生到底听到了什么样的对话?彭美的死真的跟120有关么?
120地址反复交代不清,花季少女送医延迟根据彭美的同学回忆,17号那天上午学校组织了核酸。
核酸检测 图源网络
彭美同寝室的同学相约一起做核酸,彭美临出发前感觉身体不适,可能是低血糖就说再休息一下,寝室里就剩下彭美一人。
刚开始就是感觉头晕,彭美找出糖果吃了一些想缓一缓。
可到了10点多她感觉自己不仅是头晕而是开始头疼了,彭美已经无力起身出门呼救,她摸到了枕头下面的手机拨打了120。
很快急救电话接通了,模模糊糊中,她听到电话那头的接线员问她是不是要叫救护车,她也只能嗯一声。
此时的彭美已经感觉自己头痛到炸裂,快要丧失思考的能力。
在被询问到地址的时候,她只能断断续续的说出“河南大学”四个字,就要大口的呼吸出来才能略微缓解头疼。
之后的对话几乎都是她快要无意识的回答,接线员问到具体的地址也只能几个字的往外蹦.
“郑州……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对面的接线员似乎是没查询到明伦校区,只查询到龙子湖校区。
也许是考虑到彭美的呼吸粗重怕她是记错了校区,接线员在电话中反复跟彭美确认地址。
见对方一直说不出具体的地址,接线员要求彭美用微信定位确认下地址,如果有了微信定位那会更方便。
随后接线员让她不要用嘴呼吸,不然这样头痛会更加严重。
但可怜的少女已经痛到开始意识模糊,求生的意念让她只能反复重复“郑州”两个字,声音里已经带有哭腔。
女孩粗重的喘息还有带着痛苦的话语,并没有引起接线员的重视。
反复确认无果后,最后接线员只能秉持规则:无奈地告诉彭美地址不清楚的情况下是不能派车的,就挂断了电话。
就这样,女孩没有第一时间等到120的救护车,只能默默地在寝室经受痛苦的折磨。
一直到12点多,才有舍友回到寝室,被痛苦折磨到失去反应的彭美吓坏了舍友。
图源网络
同住的学生里有彭美的班长,她赶紧拨打了120急救。
“喂120,我这里是……”没有任何迟疑,班长报出了详细的地址,并要求120赶紧派车。
接线员听说又是郑州大学的,不经联想起之前10点多的那个女孩的电话,跟班长反复核对是不是重复拨打。
但此时的彭美已经痛到难以出声,而班长并不知道彭美之前求救过,只能告诉接线员是第一次拨打。
很快急救车开进了郑州大学,彭美被抬上救护车时已经出现了意识不清抽搐的现象,在同学的呼唤中彭美彻底晕了过去失去了反应。
到医院后陪同的舍友赶忙找导员要到了彭先生的电话,彭先生才知道自己女儿出事了。
彭美去世后,直到听到了那段120的急救录音,彭先生才知道自己女儿的病情很可能就是第一次120接听的接线员耽误的。
彭先生怕冤枉了接线员,又去找了彭美的室友了解当天的情况。
其中一个女孩回忆起当时在救护车上,彭美的手机突然响了,她就帮忙接听了。
电话中应该是之前的120接线员,反复跟室友核对地址,并且告诉舍友之前因为彭美说不清地址才没有派车,疑似在撇清关系。
彭先生的拳头都硬了,女儿那时头痛欲裂,在录音中能明确地听出她已经意识模糊了。
即使她当时说不清自己的校区,但河南大学在郑州就只有龙子湖一个校区。
之前女儿在电话中提到的明伦校区其实是河南大学的开封校区,跟郑州的龙子湖校区相去甚远。
接线员稍微有点常识都会知道对面的患者一定是出现意识模糊了,才会出现这么明显的错误。
但凡接线员能负责点,跟学校联系一下或许就能救女儿一命。
一直到6月3日,彭先生给女儿处理好了后事,他将女儿的拨打120的经历发在了微博上,要给女儿讨个公道。
事件发酵后,卫健委开始调查
事件一下子冲上了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的诸多讨论,大部分人还是支持彭先生,要求急救中心给个说法。
彭美的亲朋好友收到彭美身亡的消息也纷纷前往彭家举哀,并安慰她的父母,政府会给他们一个说法的。
6月3日,彭美的高中班主任赵老师接到了彭先生的电话,彭美的死讯让她站都站不稳。
作为彭美的高中三年班主任,朝夕相处下来,赵老师跟彭美的感情也非常深厚。
她实在想不通,为什么120要耽误了这么久才送彭美去医院。
作为老师他们也接受过相应的急救常识培训,心脑血管疾病突发问题哪怕耽搁个一两分钟可能就会药石无医。
赵老师回忆起彭美的三年高中生活泣不成声,这孩子平时文文静静从来不给老师添麻烦,尤其理科成绩一直都是同年级中的佼佼者。
“这么好的孩子,她被痛成啥样才会意识不清啊”
赵老师心疼不已,还记得彭美高三那年一次肚子痛,没出现在教室。
那次她忘记跟老师打招呼,赵老师都没有怀疑过彭美是不是故意翘课。
“她是个诚实的孩子,我们出个大学生不容易,不能就让她这么走了!”
就是这样的好学生如今竟然因为120的疏忽就这样走了,老师也是痛心疾首。
河南是全国闻名的高考大省,网友们戏称河南高考是“地狱模式”,从这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个个都是精英。
彭美的家人和师长必定是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在她身上,如今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彭美因为延误抢救身亡的舆论迅速发酵,带给120急救中心巨大的压力。
当天他们就把事情上报给了郑州市卫健委,卫健委的工作人员也公开表示要进行调查。
彭美就读的河南大学,在彭美送医的当天就派了老师前往医院陪同协助救治。
因为彭美住的ICU每日花费甚多,校方也进行了经济救助。
家庭经济救助金、重大疾病救助,在河南大学校方积极组织了老师领导们的捐助,相关的款项也已经打到彭先生的账户。
彭美病逝后,校方也一直跟彭先生积极沟通,并表示会配合家属对事情善后。
彭美的事情目前还没有个结果,但是无独有偶,此类的问题并不是个案。
就在彭美求救的一周前,家住北京顺义的宋先生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今年32岁的宋先生居住在北京顺义区的一个乡村。
5月11日凌晨,他突然胸闷伴随疼痛不止,情况越来越严重。
情急之下,凌晨3点38分,他拨打了120,对方的回复却让宋先生胸更闷了。
“您在的顺义区是疫情管控区,需要向村委汇报……”
深更半夜,找村委肯定要耽误时间,何况事急从权不能先救人么?
面对宋先生的不理解,接线员只能安抚让他静候消息。
图源网络
过了一会120来电告诉宋先生救护车正向他驶来,急救人员也准备出发了,需要落实下接受医院。
听说医生已经在路上,宋先生没有这么慌张了,他强忍疼痛耐住性子等待通知。
没想到半个小时后,他又接到120电话,顺义区的医院因为疫情防控没有办法接收他。
此时的宋先生已经痛到无法忍受,他只能喘着粗气央求急救中心赶紧再想办法安排其他医院。
为了能第一时间上到救护车,他央求女友搀自己起来,跌跌撞撞的去到了一楼。
在路边他们又等了很久,因为胸痛加重了呼吸困难,宋先生的大脑已经开始缺氧。意识模糊中,他迎面重重摔倒在地上。
女友被眼前的一幕吓傻了,反应了好一会才费尽全身力气把宋先生翻了过来。
一边努力的给宋先生做心肺复苏,一边又拨通了120电话。
经过其女友的苦苦哀求,120才又催促了救护车赶来。
一直到凌晨4点32分,距离宋先生第一个求救电话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救护车才姗姗来迟。
本以为是等到了救星,有了急救人员接手,宋先生的女友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没想到等她跟随上了救护车才发现事情跟想的不一样。
电视里有危重病人失去意识,一般上了救护车医生多少也要先抢救一下,就算不用除颤仪也要继续做心肺复苏。
但一路开往医院,随车医生并没有采取任何抢救措施,面对家属的质疑也一言不发。
一路开了半个多小时,一直到5点多才到医院,宋先生早就昏迷不醒了。
这样危重的病情也没有立刻被推进急救室,当班的医生似乎是不清楚情况,没有接手抢救而是跟救护车的随车医生沟通起来。
这一耽误又是好几分钟,宋先生的女友才发现他已经没有呼吸和心跳了,不顾形象的大骂起来。
此时医生们才发现被晾在一边的宋先生,一群人着急忙慌的把他送进了抢救室。
2个多小时的抢救,门外的女友如坐针毡,却在7点半的时候收到了宋先生的死讯。
噩耗传回宋家,村里的人都震惊了。
宋先生最后被送往的医院距离他自己家只有5公里,正常情况下车程也不过十多分钟。
如果当天派的车从附近镇上发车,那时间还会更短一点。
这么近的距离,转运病人竟然折腾了几个小时,而且没有做好任何接收的准备,宋先生的家人完全不能理解。
宋先生的父亲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自己儿子身体一直很健康,正是由于急诊的一再的拖延,延误了黄金抢救时间,也使得宋先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这件事到了2022年5月27日,顺义区人民政府才出面要求全面调查。
涉事的顺义急救分中心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已经全部停职等候调查。
即使是在疫情管控期间,急救中心肩负的重要职责也绝对不能见死不救,必将一查到底。
之前在上海封城的时候,也出现了急重症救治不力的情况,政府也是三令五申的强调。
“疫情是疫情,抢救人命不能耽搁”
但还是有些拿着鸡毛当令箭,把人命当儿戏,毫无敬畏之心。
按照正常的抢救速度,救护车在4分钟内是必须出动,而且也必须及时在车上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
如果及时抢救也许宋先生也不会摔上那一跤,也许就能救回来。
调查后,在宋先生事件的评论区里,有不少有共同经历的网友留下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家里老人脑梗却打不通120,等待无果后只能自己找车。
还有人因为疫情管控救护车到了小区门口却无法收治病人。
这些事情一旦发生最后还是落到了老百姓的身上,承担伤痛的还是普罗大众。
宋先生已经离开,相关责任人在等候认领责任通知。
彭美的事件也还在调查中,不论事情最后孰是孰非,彭美的离开已经成为了事实,彭先生将再无机会见到女儿一面。
在现实中,有很多人工作方式过于上纲上线,不够灵活变通,也许他们从初衷并没有问题,但在生命面前就可能酿成悲剧。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在重演,每个需要急救的患者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救治。当然,我们也相信这种行为一定会被整治,也会还受害者家属一个公道。
对于最近发生的这些事件,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